據悉,英國交通咨詢事務所智能交通專家張旭博士在把脈合肥一環路交通擁堵癥狀時,建議在相關路段設立智能誘導屏,讓司機一看誘導屏就能提前知道下個路段的交通情況,可對行車路線進行預判,以在高峰時段有效控制進入一環路的車流量,緩解"擁堵一環"癥狀。
把脈:交織點太多影響通行
張旭博士介紹說,合肥一環路周邊商業、生活區密集,擁堵的主要原因是道路需求大于供給,導致城區交通壓力亟待解決。
"暢通一環雖然全程一路綠燈,但車輛未必就能快起來。"張旭說,合肥一環路全程只有17.2公里,總長不長、各立交間的距離太短,導致一環路上產生了24處交織點,車輛在交織點換道會大大降低通行效率,并且容易發生交通事故,這使得車輛在快速道路快不起來。此外,張旭還表示,路程間距太短容易吸引局部的短途流,短途流又導致小汽車大量密集中心城區發生擁堵。
開方:讓司機提前了解路況
對于如何解決合肥一環路的擁堵問題,張旭建議從匝道控制、高架主干道速度控制以及超額車輛的排隊重置三方面著手,保障現有道路的通行效率最大化。
"我們可以在匝道的上下口看到,高峰時段交警會用限行的方式人工分流車輛,但這種方法有滯后性。智能交通可用信號燈協調重要交織點的車流,將來用信號燈就能及時調控進入匝道內的車流量。"
速度控制則是在一個大的區間內,根據下游區間的流量大小設置上游區間內的車速,通過車速防止車流波動較集中而出現擁堵。"比如通過路面的智能交通誘導屏,司機可提前知道前方20公里有擁堵,此時應以什么速度前行能錯開擁堵,避免車輛一窩蜂集中加劇前方擁堵。"張旭說,目前合肥市相關部門已規劃在南一環部分路段進行智能誘導屏試點,前期調研已經開始,計劃近期開工。屆時,沿線每隔500米將設置測速點,對路面信息進行收集,沿路誘導屏會將路況信息及時發布出去,供駕駛員提前預判行駛路線的路況。
"要減少主干道的擁堵,就要將一環路上的額外車流引導到外圍等候或行駛。"張旭說,未來利用"暢通二環"的修建,加強一環路與城外的連接,保證道路資源超額時能及時將車輛分流至外圍,從而增加中心城區道路空間,供行人和公共交通暢行。
提醒:避免出現又一個一環
"一環路的全程綠燈為私家車出行提供了方便,卻嚴重壓縮了公共交通的道路資源。"張旭說,合肥"暢通二環"的建設要從未來道路交通的需求和區域定位出發,進行深入調研和交通模式分析,不能簡單拷貝一環路的做法,導致快速路不快,兩三年后成為又一個"擁堵一環"。
"不僅合肥,國內其他城市道路擁堵的一個誘因,就是私家車與地鐵、公交、出租車等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的失衡,人們出行越來越依賴私家車,各地機動車保有量連年遞增,但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卻不夠完善,公共交通缺乏、公交慢、轉乘難等問題突出。"張旭說,如果把小汽車30%的出行需求轉移到公共交通上,總體汽車需求會減少15%,將能有效緩解道路資源供小于求的難題。"解決交通問題不能僅限于道路問題,還應該減少小汽車的使用,并完善公共交通,增加運力、研究公交布點與換乘的配合,讓公共交通發揮應有運力。"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