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9日,西藏自治區尼木縣境內國道318線發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現代交通發展迅速,智能交通建設日益完善,但是交通事故卻屢屢發生,安防企業應深思,如何才能使智能交通得到更深入的發展?
8月9日16時25分,西藏自治區尼木縣境內國道318線發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輛旅游大巴車、一輛越野車、一輛皮卡貨車連環相撞,三輛車上共有55人,事故造成44人遇難、11人受傷。事發時,核載55人的大巴車上,共有司乘人員和游客50人,游客分別來自安徽、上海、山東、河北等地;越野車上有4人;皮卡車上有1人。現代交通發展迅速,智能交通建設日益完善,但是交通事故卻屢屢發生,安防企業應深思,如何才能使智能交通得到更深入的發展?
智能交通子系統仍未裝備起來
城市、交通運營商和其他交通運輸資產的業主將智能交通技術作為工具,來幫助他們提高流動性、減少燃油消耗、降低碳排放量、改善安全性并加強經濟競爭力。
目前,交通運輸中的許多組件和子系統還沒有被裝備起來,或者是由于各地的裝備不同而造成無法確定地知道它們的當前狀態。這不僅是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的浪費,還會造成質量的不一致和多個錯誤機會。顯而易見,需求只會增長,特別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城市化進程不斷擴大,交通工具和城市的裝備化以及個人移動設備的賦權將繼續呈指數級增長。我們需要從交通運輸網絡中得到更多的物理和數字化能力。將來,更智能的交通甚至會將先進的建模應用到以前不可預知的情況中,比如跨大西洋的火山灰流動,從而更好地安排全球交通。
發展智能交通怎么辦
首先,是標準,必須建立達成一致的交通運輸數據標準,惟有如此才能將整個系統中的流程和數據互相聯系起來。
其次,要有意地設計智能交通系統:旅客的時間、安全和經歷應該是智能交通系統的設計出發點。需要通過設計,將互聯互通、系統認知、分析和安保等重要標準從一開始就嵌入到系統中。
再次,轉化到真正的交通運輸系統將允許和需要更多的合作:一個多樣化的、有多方利益相關者的世界需要所有各方在日常基礎上比肩合作。
最后,是政策與倫理,從技術的新模式,到不斷變化的合作形式,到現代生活中個人角色的變化,再到對可持續生活的新期望,都表明,我們正在進入一個非常不同的世界。
我們必須從倫理和社會的角度出發,明確如何經營管理組織和行業的指導方針,并圍繞此方針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