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個月,蘋果iOS和Linux軟件爆出安全編碼漏洞,這使得蘋果和基于Linux底層技術的電子產品很容易受到黑客的攻擊。而那些安裝了智能車載設備,同時連接了互聯網的汽車也無法幸免于難,甚至還將引發更嚴重的后果,各大汽車廠開始商紛紛采取措施,保護車載智能系統的安全。
連接了互聯網的汽車就像一臺高速移動的電腦一樣。而且不久以后,汽車幾乎還能實現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全部功能,譬如存儲個人數據,完成網上交易,玩游戲等。當然,它還能攔截病毒和流氓軟件。
上個月,蘋果iOS和Linux軟件爆出安全編碼漏洞,這使得蘋果和基于Linux底層技術的電子產品很容易受到黑客的攻擊。而那些安裝了智能車載設備,同時連接了互聯網的汽車也無法幸免于難,甚至還將引發更嚴重的后果:黑客攻擊引起的交通事故可能會使碰撞雙方的司機、乘客以及行人出現傷亡。
現在很多汽車廠商已經開始提供網絡服務,這給那些盯著“汽車”這塊肥肉的黑客們以可乘之機。去年,有媒體報道稱特斯拉ModelS的API(應用編程接口)認證安全性低,易遭攻擊。雖然可能目前還沒有造成司機或者乘客人身傷亡的事件發生,但黑客很可能會利用系統本身的安全漏洞來榨干電動車的電量。
在線安全公司AVG的市場營銷總監JudithBitterli表示,未來司機需要提防以下三類黑客:
第一類是那些來自俄羅斯等國家,以制造惡意軟件來吸引雇主的黑客;
第二類是一些“不務正業”的游戲玩家,他們經常會隨手丟一些捆綁了流氓軟件的金幣當誘餌;
第三類黑客有些特殊,指的是那些對自己的電子產品、網絡設備沒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卻還在連接你車載系統的乘客。
大概二十年前,當互聯網逐漸成為社會主流時,我們的密碼設置得十分簡單,因此很容易被黑客破解。然而發展到2013年,最受歡迎的密碼竟然是“123456”,緊隨其后的是“password”,看到這樣的結果還真是讓人有點啼笑皆非。所以呢,那些智能汽車的司機們更應該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甚至汽車廠商和經銷商們在他們開車上路之前可以進行一些必要的網絡安全教育。
如今,各大汽車廠商紛紛采取措施,保護車載智能系統的安全。而且正如很多軟件公司一樣,他們也在雇傭黑客來查找或者堵上系統漏洞。今年年初,特斯拉吸納了蘋果公司前雇員“黑客公主”來監控和提高特斯拉車型軟件層面的安全性。
納尼!我們的數據可以做什么?
現在的聯網汽車實際面臨著兩類頗有爭議的問題,一類是汽車的安全問題;另一類是用戶的隱私問題。作為社交網絡重度依賴癥患者,我們已經共享了大量的個人數據,而那些我們認為可以值得信賴的公司卻同時靠著我們的數據在賺錢。大多數用戶不會費心去閱讀網站的服務條款,我們只是單純地點一下“同意”按鈕。不過,我們的數據去了哪里?誰在使用這些數據?這些都不得而知。
像AVG這樣的網絡安全公司正致力于推行建立“數據隱私標簽化”的行業標準。當你的設備(比如說汽車)可以連接互聯網時,“數據隱私標簽”上會寫明哪些信息是接入互聯網的,哪些是共享的,同時這些數據又是如何被使用的等等非常詳細的說明。通過提供這種簡明易懂的信息,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對自己個人數據的來龍去脈有了更好的把握,從而能夠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
其實,并不僅僅是汽車公司意圖掌控你的個人數據。美國交通運輸部(DOT)擁有對汽車行業的監管權,并希望控制互聯網汽車所采用的技術。今年年初,DOT發表聲明稱,互聯網汽車必須使用車對車通訊技術,因為這樣的技術可以防止潛在事故的發生。
美國智能汽車聯合會負責人凱瑟琳·麥卡洛(CatherineMcCullough)稱,國會部分成員對接入互聯網設備的安全性比較關心,而白宮也已經出臺了一項有關網絡安全的框架協議。
然而,民眾對于政府加強市民監控、搜集個人信息的行為日益感到不安。去年,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前承包商雇員愛德華·斯諾登泄露的文件稱,美國情報機構的監控力度非常強,范圍也非常廣,這引發了美國民眾對于諸如“公司以及政府機構是否或者如何搜集他們的個人信息”問題的憂慮。
“如果作為一個整合了科技和汽車的行業,我們還沒有成文的隱私和數據保護條例,這顯然會造成惡性循環,”Bitterli這樣說。“其實大家的顧慮就在于,政府并不會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車云小結:
互聯網汽車的祖師爺特斯拉的問世讓大家對互聯網和汽車業的聯姻充滿了好奇,而不斷升級更新換代的技術也給互聯網汽車未來的發展前景奠定了基礎。
任何新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在享受互聯網在溝通交流以及獲取信息方面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承擔著日益劇增的安全壓力。當互聯網汽車出現安全問題時,不僅僅是損失錢財的問題,很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人身傷害,因此汽車互聯網時代加強網絡安全意識極為重要。
當然,國家政府以及各大公司應明確對用戶個人數據采取的處理方式和使用權限,提升用戶的網絡使用體驗,弱化監控力度,充分保護“大數據時代”下公民享受互聯網自由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