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修通之日,往往就是擁堵開始之時。八一路地下通道通車,即面臨這樣的困境。為何陷入這一尷尬境地?如何破除困局?連日來,記者多方走訪交通及城建規劃專家。
路口存在先天不足
八一路是武昌東西向的城市次干路,向東與光谷大橋對接,向西直達洪山廣場,也是武昌僅有的4條貫通性較強的道路之一。八一路下穿通道從珞獅北路東側30米開始下穿,向東下穿武漢大學正門,在廣八路前110米處出地面,總長約600米,呈淺U型結構。
記者看到,下穿出口因離珞獅北路路口紅綠燈僅20多米,坡度較大。華中科技大學城市規劃專家趙憲堯教授說,車輛出下穿通道遇紅燈只能停在斜坡上,再等綠燈亮了起步,肯定影響通行效率。
武漢交通規劃專家胡潤洲表示,按國際交通設計慣例,如果設計車速每小時50公里,單向三車道,高峰車流高于每小時3000輛,下穿出口至少應離紅綠燈路口100米。當初設計時,下穿通道如果越過珞獅北路,可避免路口車流交織。街道口執勤交警付敬忠也認為,穿越珞獅北路可避免交通沖突,該方案最理想。
當初設計為何舍棄理想方案?“施工條件先天不足,不得已啊!”施工方武漢光谷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第六項目部負責人介紹,珞獅北路路口下方是大型排水箱涵,下穿通道從箱涵底部穿過,挖太深成本極大,且存在箱涵塌方、滲漏等危險。若用高架橋飛躍珞獅北路,又會影響沿路各單位。
擁堵蔓延至街道口、水果湖
洪山交通大隊副大隊長劉劍虹介紹,街道口早晚高峰時段車流達到每小時5000臺次,早已超飽和。下穿通道通車后,分流街道口車流量的三分之一。
胡潤洲表示,近期,雄楚大街將封閉施工,必將分流更多車輛至八一路。而八一路所在的水果湖片區斷頭路多,微循環支路少,大量過境車流已令該片區路網不堪重負。
他分析,八一路往東經珞獅北路進入下穿通道的車輛,如果堵車太久,極可能右轉至街頭口方向掉頭。如此,街道口方向將匯聚八一路、洪山側路、二環線匝道來車,擁堵無法避免。
須打通八一路周圍斷頭路
記者昨從洪山交通大隊獲悉,八一路珞獅路路口4個方向前幾日嘗試禁止左轉,引導車輛右轉掉頭后直行,用“時間換空間”,雖多繞行了一段路,但擁堵略有改善。
胡潤洲建議,該路口是結構性擁堵,車流量過于集中與路網不發達,未能形成循環有關。從長遠來看,需對八一路西端的水果湖片區路網進行改造,打通斷頭路。
記者昨從武漢交管部門獲悉,路網建設已啟動,2015年前,中南路中北路以及長江大道將完成快速路改造,有效增強武昌東西向交通通行能力。而在八一路附近的東湖南路也將拓寬,提高雙湖橋、天鵝路至東湖南路通行效率,分擔東西向交通流。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