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南昌市主要擁堵路口路段主要在“一個區域(洪城商圈)、兩座大橋(南昌大橋、八一大橋)、三個路段(昌南大道、洛陽路、解放東路)”,且各主要擁堵路口路段擁堵時間集中在早晚高峰時段。8日9時,省人大常委會“暢通省城”活動專題調研匯報座談會在南昌市公安交管局舉行,有關部門人士探討了交通優化、交通違法行為整治、解決停車難等問題。
規劃
建21座人行過街天橋
南昌市城管委副主任李躍華表示,已計劃在青山南路、贛江南大道分別建兩座人行過街天橋。同時,已規劃在南斯友好路跨鳳凰大道(兩座)、南斯友好路跨豐和大道(兩座)、洪城路十字街路口、壇子口立交(三座)、解放西路天佑路口、解放西路沃爾瑪、洪都中北大道干休所南、洪都中北大道南昌塑料廠、洪都中北大道第一職業高中、洪都中北大道江西廣播電視大學、洪都中北大道八一體育場、洪都中北大道文教路口、洪都中北大道江中花園等路段建17座人行過街天橋。此外,南昌還計劃在有條件的路段增設人行過街設施。
建7個公交客運站
目前,南昌有3000多輛公交車,有2000多輛可進站停放,但其余車輛需占用塘子河、火車站洛陽路等路段停靠甚至發車。南昌市政公用集團計劃3年內建設7個公交客運站,公交車一律進站及發車。
據南昌市市政公用集團黨委副書記胡高仔介紹,市政公用集團規劃在高新、碟子湖、朝陽洲、象湖、望城、老福山、安義等路段區域建設公交客運站。
年底設49塊交通誘導屏
南昌市公安交管局副局長孔華表示,年底將實現全市各主要路口路段全面的交通信息采集功能。
同時,到年底將有49塊交通誘導屏投入使用。各戶外誘導屏將全部圍繞進出城主干道、各主要擁堵路口路段進行遠端誘導,提前告知出行者合理選擇出行線路。
建議
打通二七北路至沿江北大道
南昌市公安交管局建議,一是盡快將昌南大道金沙路口和施堯路口兩個T型路口改造為立交路口,消除交通瓶頸,提高昌南大道通行效率。二是建議逐步打通老城區斷頭路,如打通二七北路,貫通至沿江北大道;打通建設路,貫通至沿江南大道,緩解洪城商圈交通擁堵。三是建議拓寬瀛上路口、定山橋路口,改造舍里甲路口,解決交通瓶頸問題。四是建議解決洪都中大道非機動車車道不連續的問題,確保非機動車通行安全。
夜間全城區道路限速
南昌市公安交管局西湖大隊大隊長熊建平建議,建議在晚10時至次日凌晨6時,全城區道路限速,雙向6車道(含)以上一律限速50公里,雙向6車道(不含)以下一律限速40公里,可有效遏制夜間重特大交通事故發生。
同時,在全禁停范圍內設定臨時停放120秒的容忍時限,即凡機動車在全禁停范圍需臨時停車,只能限定在120秒以內,包括出租車臨時上下客。否則,一律照不按規定停車予以抓拍或處罰。同時,建議所有機動車臨時停車必須靠近路沿石30厘米距離以內,出租車在落車點、候客區必須停在泊位內,公交車進站必須停在停放區域內。建議施劃標線作為測定坐標,對不靠邊(30厘米以內)臨時停車的機動車實行“零容忍”,按“不按規定停車”予以處罰并扣分。
單位和住宅區錯時停車
南昌交管局建議盡快推進停車誘導系統建設,通過多個平臺發布,方便群眾查詢。
省公安廳交警總隊總工程師熊義津提了四個建議:首先,利用“暢通省城”活動的機會,下決心把占用或挪用的停車場整改到位;第二,利用公園和學校操場建設地下停車場,如人民公園建地下停車場,可緩解北京西路、二七路和福州路的停車難問題;第三,改造現有停車位為立體式的;第四,對單位和住宅小區停車位實行錯時停車,如,白天住戶上班后,可允許社會車輛停入住宅小區,晚上下班后,允許社會車輛停入單位。
紅谷灘新區交警大隊大隊長熊伯琦建議,打通斷頭路,南北貫穿紅谷大道、金融大街和碟子湖大道,東西打通飛虹路及鳳凰洲片區的香江路、閩江路、珠江路、濠江路等。另外,在南昌市委、市政府和紅谷大廈等辦公場所附近建設公益停車場。通過立交形式連通南昌大橋非機動車上下橋路段,同時增設贛江大道東側非機動車道。
出租車GPS數據接入采集系統
南昌現有出租車4583輛均裝有車載GPS設備,能實時收集行程時間、車速、方向等交通數據參數。交管部門建議,這些交通特征參數應無縫接入智能信息采集系統,能極大提高信號優化控制、交通實時誘導的實時性、準確性。
搬遷洪城商圈物流企業
南昌市交管局建議,盡快將洪城商圈物流企業向昌南大道以南區域遷移,減輕洪城商圈、洪城路的交通壓力。
另外,結合軌道1號線24個地鐵站點施工,在站點地面和站廳之間建設地下通道,在老城區主要道路建設人行過街設施,可先期考慮在洪都北大道南京東路口、北京東路上海路口、象山路孺子路口、疊山路勝利路口、洪城路市場東路口、十字街路口建設人行天橋或地下通道。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