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出租車安裝攝像頭及錄音設備一事引發公眾熱議。記者在南京市區采訪發現,對于在車內安裝監控,出租司機大都表示理解,但仍有部分市民表示不能適應。其爭議焦點在于在公共安全和個人隱私之間的矛盾上。
有專家認為,即使從保護乘客私權的角度分析,此舉也與現行法律法規并不沖突。但作為提高出租車管理科技化、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一定要尊重乘客的知情權,并確保監控信息的安全。
從去年下半年起,南京市開始對主城區內出租車陸續安裝監控設備,截至目前,全市9132輛出租車已有近9000輛完成更新安裝。事實上,南京并不是第一個在出租車裝監控的城市。在南京之前,惠東、紹興、杭州、重慶、成都、南昌等城市都在出租車上安裝了攝像頭。
“但在安裝規模上,南京在全國算是比較大的,所以受關注度比較高。”一位資深業內人士指出,早在2008年,日本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這一做法時,爭議聲甚至波及日本之外的許多國家。這類問題爭議的焦點主要在于公共安全和個人隱私之間的矛盾上:一方面安裝監控無論對司機和乘客的生命、財產安全都是一種保障,同時有利于糾紛的處理;另一方面,也有市民認為這是侵犯了個人的隱私權,特別是錄音,有可能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拿來利用。
記者隨機采訪發現,很多市民都不知道出租車上安裝有攝像頭、錄音設備。當被告知出租車內有監控時,大多數市民表示可以接受,但市民劉女士的擔心很有代表性,在她看來,選擇搭乘出租車就是想尋求相對私有、隱蔽的空間,想不到全程都被錄像和錄音,比公共汽車還透明,讓人很難接受。
之所以安裝監控設備,源自近些年來乘客和出租車司機之間的糾紛數量增多。“安裝監控,一方面可以為不少丟失東西的乘客提供線索;另外一方面,在遇到糾紛和事故時,也提供了有效的證據。”宏達公司的出租車司機吳義俊說,特別是遇上"碰瓷"之類的交通事故時,還可以提供證明自己清白的證據。
對于監控信息如何防止隨意泄露的問題,記者采訪南京市客管處獲悉,對于采集的監控信息將被嚴格保存,并不面向個人開放調用查看。通常只有在乘客于出租車上遺失物品,或在車上發生刑事治安案件時才可以申請調用錄像和錄音尋找線索。而公交治安部門或客運管理處也必須填報相關表格后才可以調用查看。
“對于非法泄露公民隱私資料的,我們將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南京市客管處相關人士表示。
目前,這些資料都統一存放在客管處的控制中心,每隔幾個月就會被更新一次。而這些資料還有高技術手段作保障,只有在解密之后才能還原,普通人即便得到數據,也無法看到資料的詳細內容。
采訪中,有專家認為從尊重乘客知情權的角度考慮,管理部門在出租車內使用錄音、錄像等監控設備必須明確告知乘客。比如,可以以文字形式在車輛顯著位置張貼標示,也可以通過出租車計價器語言提示的方式告知乘客。
“車內監控必須要有很明確的告知。”北京盈科(南京)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吳宇律師指出,告知是一項義務,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對乘客隱私權的一種保護。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