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李月,年初時提出建立小區與商業辦公停車位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議,以緩解“停車難”問題。對此,市發改委近日答復稱,將聯合有關部門打造國內首個集多種功能與服務于一體的智慧停車云平臺,實現停車設施增量精準供給、存量高效共享、停車充電一體、裝備發展同步。
“除了車輛的增加,停車場地利用率不均衡、停車場車位信息無法共享,也是導致停車難的重要原因。”因此,李月建議,政府可以牽頭,將小區和社會停車場停車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并免費向公眾開放,建立小區與商業辦公停車位的信息共享平臺,減少車主尋找車位的時間,并平衡車位的利用率。同時,還可合理利用路邊停車和縮小不同停車場之間收費差距等方式,緩解當下停車難問題。
“我市目前各路外停車場收費主體不一,居民停車由于缺乏引導信息,導致尋車位困難,造成大量無效繞行交通,亟須通過數據統一接入并在統一平臺實現支付來增加便利。”近日,市發改委在提案的答復函中表示,深圳市全面啟動了新一輪的停車設施建設工作,市發改委聯合相關單位已于今年4月底完成了全市停車大調查工作,形成了全市停車大調查報告,以此為依據開展停車設施建設規劃編制,形成市、區兩級項目庫。
市發改委表示,根據委員的建議,市發改委將與市公安交警局等部門通過加強停車管理工作科技方面的應用,依托RFID電子車牌等先進技術,聯合騰訊、高德、滴滴等大型互聯網企業,以及宜停車、蜜蜂、小貓等相關公司,開發建設停車管理服務智慧云平臺,實現停車場基礎信息管理、動態信息采集、停車信息聯網、停車信息發布、停車信息查詢、停車誘導服務、停車電子支付等方面的工作目標,實現城市級統一的停車信息“互聯互通”,實現增量停車場集中接入與統一管理,與存量停車場數據互聯互通,為市民提供便利的停車服務。
在停車收費標準方面,市發改委表示,隨著智慧停車云平臺建設,商業、物流園區(工業園)以及住宅小區停車場,都可以根據建設經營成本、市場供求、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由停車場經營管理單位與委托方(業主)自主協商確定或調整收費標準,通過價格機制實現區域停車場資源充分利用。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