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在制訂中的《廣州市停車場建設和管理規定》更名為《廣州市停車場條例》(下稱《條例》),提交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第二次審議。二審稿明確:住宅停車場的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相關報告透露,國家發改委和省發改委已認可廣州市住宅停車收費擬實行政府指導價這一做法。也就是說,廣州備受關注的住宅停車場收費有可能真的恢復政府指導價管理。《條例》離真正實施還有一段時間。據一般立法程序,《條例》需經市人大常委會至少三次審議后,再由省人大常委會批準后擇期實施。
住宅停車收費
重提政府指導價:車位緊缺不具市場競爭條件
2015年8月,廣東省發文,放開住宅小區、商業配套、露天停車場停車保管服務收費。此后,廣州市民頻頻抱怨住宅停車場自行漲價,要求規范住宅停車場收費的呼聲不斷。
去年開始進入立法程序的《廣州市停車場建設和管理規定》也關注該問題,但最初的草案未提出恢復政府指導價。第一版草案今年4月由市人大常委會第一次審議,8月初舉行網上立法聽證會,住宅停車場收費市場化還是實行政府指導價一直是討論焦點。
根據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和其他各方意見,昨日,廣州市人大法制委對草案提出修改意見,向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作了匯報。明確修改為:住宅停車場的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待具備充分競爭條件后,經市人民政府同意,可以實行市場調節價。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鄧成明說,住宅停車場實行政府指導價,這是去年立法協調會后達成的很重要的共識,是立法聽證會中多數人的意見,也是解決停車貴問題最有效力的措施之一,“2015年市場化以后,幾乎所有的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都出現了停車費暴漲”。
廣州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陳寧在報告中透露,目前,住宅區停車收費雖未納入政府定價目錄,但省發改委正在修改《廣東省定價目錄》,擬授權市、縣人民政府決定住宅小區停車費價格管理方式。近期,廣州市發改委已就廣州市住宅停車收費擬實行政府指導價向國家發改委和省發改委作了匯報,國家發改委和省發改委認可這一做法。因此,近期廣州市可自行決定是否將住宅停車收費納入政府定價目錄,實行政府指導價。
陳寧說,原草案關于制定議價規則等規定操作性不強,會引起較大爭議,建議刪除。廣州市住宅停車位緊缺,尚不具備充分的市場競爭條件,放開住宅停車位收費價格已引發大量矛盾和糾紛,建議住宅停車場實行政府指導價。廣州市發改委也認為,住宅停車位屬住宅配套設施,具有壟斷性、稀缺性、民生性等特征。法制委員會同意這些意見,對草案價格管理相應條款作了修改。
道路泊位收費
路內停車收費性質修改拒不繳納將受行政處罰
城市道路泊位的管理也是廣州停車管理的一個關注焦點,昨日提交的《規定》二審稿明確城市道路泊位的收費性質為行政事業性收費,應當全額上繳財政,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收取情況應當每年向社會公開。該規定以求徹底解決之前因特許經營管理產生的各種亂象。
廣州市交委停車場管理處副處長周光武在8月初的聽證會上指出,目前路內停車費收費為經營服務性收費,而價格管理有關法規規定,國家機關和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不得收取經營服務性費用,這將導致路內停車費無法上繳財政,因而有必要將路內停車位列為行政事業性收費,解決收費性質和政府直接監管模式不相容的問題。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鄧成明說,明確為行政事業性收費后,對拒不繳納停車費的可執行行政處罰。
實際操作中怎樣保障泊位停車費全額上繳?昨日現場審議中,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鄭漢林提出,二審稿中把原有的電子支付的規定取消了,如果用現金、人工收費方式,監管是一個難題,還是應依靠信息技術手段來解決。
《條例》二審稿還明確,中心六區城市道路泊位的設置規劃編制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外圍五區則由所在地的區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杜絕以前隨意施劃城市道路泊位和亂收費現象。
同樣,中心六區城市道路泊位收費、管理和處罰由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具有管理公共事業職能的單位負責,外圍五區則由區政府指定區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或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單位負責。
對于城市道路泊位的使用,二審稿也給了細致規定,如使用人應在泊位標線內按照道路順行方向停放車輛,否則,對機動車所有人處以200元罰款。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陳迪云提出,道路泊位應全覆蓋用電子執法,且要用遞進收費等方式限制停車時間,“只是為了辦事的時候即停即走,不是正常的泊位,道路泊位也不應鼓勵多建”。
智能化管理
停車場不上傳數據且不改正最高罰一萬元
《條例》二審稿還提出,廣州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全市統一的停車信息管理系統,實時公布經營性停車場上傳的分布位置、泊位數量、使用狀況和收費標準等信息。
區人民政府應當在本行政區域內設置智能停車誘導系統,發布停車誘導信息,并負責停車誘導系統的運行、維護和管理。區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督促轄區內的停車場經營者按照技術規范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實時、直接上傳相關停車數據。不按規定上傳數據的,由所在地區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以5000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