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將近1.5億輛,汽車作為高頻剛需應用停車收費的靜態市場空間達到約5000億元。隨著汽車保有量和居民消費需求的增加,國內汽車后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萬億級別。
如此龐大的規模自然人人都想分到肉,為了吸引資本熱錢,大批創業者迅速涌入。何為智慧停車風口,簡單地說,“互聯網+停車”就是將普通停車場互聯網化,即聯網匯聚城市中不同位置的停車場信息,依托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打造集查詢、預訂、繳費、錯時停車一體化的云停車服務平臺,進而提高停車場管理水平、解決用戶停車痛點。以國內智慧停車創始者ETCP來說,其擁有業內獨創不停車電子支付系統,基于傳統停車場車牌識別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結合,車主只需關注“ETCP停車”微信公眾號或安裝APP,注冊車牌號碼和綁定信用卡,或開通支付寶,即可實現進出停車場無需停車,自動繳納停車費。由于其雄厚的資本基礎,平臺化的定位以及目光長遠的發展模式而備受資本和車主的肯定,成為風口下的先行者。
支持和參與創新本是極好的事,通過大眾創業,更多的市場主體和競爭力得到提升。然而,眾多創業者的盲目入場也造成市場良莠不齊的現實。他們中的不少拿著行業巨頭的模式完全照搬,再加入一些幾乎不可行的噱頭,以此“忽悠”資本市場。風投圈的血淚史 比比皆是,各類投資人當在資本市場中保持清晰,務被浮云遮望眼,免得到頭來賠了夫人又折兵。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百家“互聯網+停車”企業中,真正專注做產品的不多,多數公司有結構無適合模式,能共苦不能同甘。一時融得資金,醉心享受,滿足個人欲望,導致事業流產關門的不在少數。
風口之下的起飛固然可喜,但如果沒有合適的模式和龐大的體量,風過去還是會摔死。是泡沫總歸要破滅,誰也不能擔保自己不是最后的接棒者。除了市場競爭激烈、商業模式不清晰之外,創始人團隊的不成熟和不完善也有很重要的原因。據一位做“天使投資”的朋友講述,他曾答應一家智能停車公司可以投資500萬,占30%的股份,在融資之后,在ETCP等大公司的強勢圈地之下,他所投的公司持續燒錢卻業績凄慘。他后來談到,選對跑道,還要選對運動員,底子厚,人力足才是發展的根本。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