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APP是什么?應對哪些場景?
目前上線的停車APP主要提供車場信息、停車誘導、車場道閘、繳費支付、車位分享、車位預約、代客泊車、場內定位、停車管理等服務。每個停車APP的主營業務各有側重,有的提供車場信息、停車誘導、繳費支付服務,有的提供代客泊車服務,還有的提供車位分享,車位預訂服務。
停車APP所提供的停車服務需要應對的各類停車場景。一、陌生地停車。車主開車來到一個之前完全不熟悉的地方,不知道附近停車場的位置,這是目前大部分停車APP首要解決的問題。這項服務并不難實現,只是提供一個位置信息服務而已,很多已實現車位查詢功能。二、固定地停車。對于一些上班族來說,他們每天停車的地點在公司附近,停車地點和時間相對固定。這種情況下,他們希望能夠以相對便宜的價格實現固定地點的停車。目前的停車APP尚沒有此類功能。三、公共地停車。商場、醫院、機場……這些公共場所都是人多車多的地方。商城附近的停車資源緊張,需要停車APP為車主提供停車場和停車位信息。到醫院就醫,機場搭乘飛機往往時間比較緊張,代客泊車成為車主的剛需。目前一些停車APP專門做代客泊車服務,比如“e代泊”已經在北京、上海等八座城市的醫院、機場、寫字樓、酒店、學校等各類停車場景提供代泊服務。四、無地方停車。在一些城市核心場所,如果遇到大量車輛蜂擁而至,根本沒有可用車位。停車APP的使用基礎是線下的停車位資源,這種極端情況下,停車APP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停車APP可利用哪些車位資源?
停車APP歸根底是要解決停車信息不對稱,提高停車位資源利用率。具體來看,停車APP可利用五大類資源。
一、商業辦公樓等公共場所車位。這類場所的停車位在上班時間車位比較緊張,其余時間車位資源空余。由于信息系統建設相對完善,如果停車APP能實現信息對接,則可實現實時分享車位信息,引導車主停車。“停車寶”就是這樣一款APP,致力于對北京市內停車場收費系統進行優化升級或免費整體改造,結合自主研發設計的云停車管理系統,提升停車場的進出口通行速度、車位使用率,實現停車信息與支付云管理,為車主提供快速找車位和電子支付服務。
二、住宅小區停車位。在很多小區的白天時段,有不少空余車位,小區物業可以向外來的車輛開放部分車位。這類停車位收費比較便宜,但信息系統建設比較落后,基本是按次收費或者管理人員手寫計算時間。這類資源需要停車APP與小區物業進行協商并對接信息。
三、私家車位。不少業主擁有自己的停車位,這些停車位有空置的時段,可以為他人停車所用。“丁丁停車”就是這樣一個APP,想要出租車位的業主可以在這款APP中發布信息,附近的車主則可以通過“丁丁停車”上租用。
四、酒店、工廠的自有車位。這類場所擁有自有車位,自己使用的時間比較集中,比如酒店停車的高峰期在用餐時段,其他時間往往有車位空置出來,這和小區停車位比較類似,需要停車APP去和這些車位的所有者進行協商并對接信息。
五、路邊專用停車車位。這類停車資源在一些車位比較緊張的區域附近,停車APP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與車位管理部門協商并對接信息。
停車APP可分為哪幾類?
停車APP可利用的資源不同,應用的場景也很多,不同城市的交通狀況也不同,因此停車APP根據業務的不同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代客泊車類。“e代泊”和“悠泊車”屬于此類APP,其泊車服務是通過手機APP讓泊車工在車主需要的地方接管車輛,幫你去泊車,然后在車主需要取回車的時候通過APP操作取回車輛。車主需要支付的費用包括服務費,停車費等。以“悠泊”為例,服務費20元/次(推廣期免費)、停車費1.5元/15 分鐘、等待費另計,此外還有包月服務、加油、洗車增值服務等。
二、信息服務類。顧名思義,就是為車主提供停車相關的信息服務,通過平臺收集到的停車場信息,實時計算出某個場所周圍的空閑車位,加上停車場的價格、時間以及具體信息發送給車主。國內大部分停車APP屬于信息服務類,典型的代表是“停車寶”、“無憂停車”。除了基本的信息服務以外,其中一些APP又各有特點。
丁丁停車:這個APP有硬件產品——智能車位鎖,通過車位鎖切入小區、商場等停車場。智能車位鎖和APP連接,APP操作車位鎖的升降實現對車位的管理。這樣做的好處是既避免手動操作車位鎖的麻煩,又可以靈活管理車位,實現車位共享和車位出租。
ETCP停車:該方自主研發了基于傳統停車場車牌識別技術與移動互聯網的結合的停車電子支付系統。車主只需關注“ETCP停車”微信公眾號或安裝APP,注冊車牌號碼和綁定銀行信用卡,即可實現進出停車場無需停車便自動繳納停車費的功能。
為何停車APP融資仍處于起步階段?
目前,停車APP已經超過100個,成功拿到融資的并不多。據公開可查的資料顯示,截止到2015年7月,有9個停車APP獲得融資,其中4個拿到A輪融資,分別是e代泊、ETCP、PP停車和無憂停車,還沒有APP獲得B輪融資。融資額度最大的是ETCP的A輪5000萬美元。由此可見,停車APP融資尚處于起步階段。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顯而易見。首先,停車APP起步較晚。絕大多數的APP上線時間都在2014年以后。以拿到融資的9個APP為例,只有ETCP和PP停車早于2014年。其次,搶占資源速度慢。停車APP需要依靠線下的停車資源,而拿到這些資源沒有捷徑可走。每個地區、每個市場、每個停車位,所屬權都不一樣,必須一個一個地去協商和對接信息,沒有可以快速復制的模式,這種客觀局限導致停車APP的擴張速度變得緩慢。
APP數量多,停車資源分散,短時間難以有巨頭出現,因此相對于其他用車類APP,資本的投資力度就顯得比較小。
停車APP發展前景怎么樣?
停車APP處于起步階段,融資也處于初期,資本剛剛進入,也面臨著線下資源整合的困難,但其仍然有比較廣闊的前景。
一、剛性需求。在城市,停車是非常剛性的需求。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停車難度越來越大,所以這些城市的停車APP數量也最多。隨著二三線城市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停車難也會逐步加劇。
二、新的消費入口。消費入口必須是高頻,比如地圖導航,打車軟件,每個人每天幾乎都在使用,因此可以產生很多消費行為。停車是汽車消費中的高頻行為,而線上支付功能使得停車APP解決了停車付費的麻煩。一旦擁有足夠多的用戶,其他汽車消費完全可以植入停車APP中,新的消費入口就可形成。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