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單位停車場夜間向居民有償開放
隨著蘭州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近年來蘭州市的私家車數量“井噴式”增長,有限的停車位,根本無法滿足現有機動車的停放需求,市區“停車難”問題十分突出。在本屆人代會上,有4件議案直接關注“停車難”熱點,剖析問題,獻出解決難題的金點子。
現狀
11萬停車位難滿足近60萬機動車停放需求
截至2013年8月,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達到571418輛,平均每個工作日新增260輛之多,私家車占到增幅總量的70%。與之相反,規劃滯后。蘭州市由于過去汽車保有量少是私家車尚未普及,全社會對停車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夠,停車場建設速度遠遠滯后于社會發展的需求和機動車輛增長的速度,造成城區內停車設施預留地不足,繁華路段、大型建筑和商場停車資源缺乏。目前蘭州市公共停車場僅有180處3777個泊位,加上居民小區、單位等“院內”專用停車場,蘭州市共有11萬多個停車位,根本無法滿足近60萬機動車停放需求。市內一些商業區,自行車道、人行道、盲道都成了各種車輛的停泊地,嚴重影響交通環境。
建議
單位停車場夜間向居民有償開放
城關團喬磊陽等10位代表聯名提交《關于認真解決市區停車難問題的議案》提出三點建議:加強城區的“停車場”規劃工作,要樹立超前意識和創新意識,加快停車場建設。商業區內可考慮建設立體停車場。單位停車場夜間開放,一些企事業單位停車場夜間空閑,而附近的居民區及路邊卻停滿車輛。建議管理部門和這些單位商榷,在夜間向附近居民有償開放。加強宣傳教育,讓有車族樹立社會公共意識,近距離不開車、節假日不在市區開車。
擴大城市核心區地下停車場
七里河代表團張國軍等10位代表聯名提交《關于蘭州市主城區地下空間土地集約利用、聯合建設,擴大城市核心區地下停車場的議案》建議,采取多種鼓勵措施促使投資開發企業多建設一些深基坑、地下多層、單層面積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附帶200個以上停車位地下停車場的建筑體量,有效消化地面停車難問題、有力提升蘭州的綜合城市形象;
城市核心區域的改造,地面以上應與城市規劃相結合,地下空間應采取分塊改造的方法,盡可能聯合周邊土地使用者集約整合土地資源,擴大城市地下空間使用范圍,達到地上建筑容積率、建筑密度不超標;地下空間多地塊集約整合、多產權單位集中使用、多種經營活動有效管理的綜合效果,最大限度創造利潤,提供車位,有效解決周邊社區停車難問題;
借鑒沿海城市舊城改造的先進經驗,采取誰開發誰建設誰受益的方式,讓開發商參與主城區建設項目中地下空間集約整合并擴大建設地下停車場的項目,大力開展擴充地下停車空間、營造地面藝術綠地綠植、增添城市藝術景觀設施、逐步改善蘭州市主城區停車難的尷尬。
城關團韓慶等多位代表聯名提交《關于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的議案》中也建議,由政府部門牽頭,成立由土地、規劃、人防、城建等部門共同組成的專門機構,根據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研究制定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中長期規劃,將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提升到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高度。對于新建的賓館、酒店、商業場所、影劇院、醫院等要采取強制措施,嚴格按照建筑設計規范要求設計并建設相應的地下停車位,不得將配套的地下停車場改作其他用途。
建立聯網管理平臺及時提供泊位信息
城關團劉德生等代表聯名提交《關于調整蘭州市停車管理的建議》:由市政府督查室、發改委、規劃局、財政局、交通局、公安局、建設局等相關部門研究部署,統一整改,有力降低蘭州市城市中心區停車難問題。
議案建議,蘭州市區設立停車場引導牌,建立城市統一的停車信息平臺。對全市停車場實行聯網管理,建立停車泊位管理咨詢平臺,為駕駛員提供及時的剩余泊位信息。可盡快選定一些區域做手持POS機管理停車試點,手持POS機自動計時,自動打印票據,整個POS機聯網后由后方終端平臺電腦管理。
加快中心城區公共停車場規劃建設,將公共停車設施納入小區統一規劃和建設。建議指出,缺乏停車場經營方面的優惠政策,停車場營利能力弱,造成社會資金建設公共停車場的積極性不高。建議鼓勵民間投資興建停車場,按現行政策免征或少征停車場營業所得稅,提供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吸引、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公共停車設施,實現“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良性循環。
南京: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場錯時開放夜間自主收費
南京有車族越來越多,然而,這么多車輛往哪里停,也越發成了難題。25日,南京市城治委第三次會議召開,會上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南京7成多有車家庭,每周開車4-7天。為了解決停車難問題,近6成人愿意錯時停車。會上還通過了《關于加強南京市停車難題治理的決議》(表決稿),建議南京換乘中心停車場盡快建設,推行夜間收費自主定價,來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場讓市民錯時停車。
調查
7成多家庭每周開車超4天
此前,南京市城治委通過媒體、網絡等渠道公布了《南京市機動車停車管理市民意見調查問卷》,就用車、停車、管理等方面25個問題廣泛征集了各界意見。
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有車的家庭,車輛使用的頻率較高。有78.2%的家庭表示平均每周使用車輛在4天(含4天)以上。其中,平均每周用車在5、6、7天的占71%,油耗8升以上的占79%。調查評價,這樣的用車現狀“高頻率、不環保”。
7成家庭愿每周一次綠色出行
不過,倡導綠色出行,不少家庭還是熱情高漲的。從數據來看,77.11%的家庭愿意參與每周一次的綠色出行活動,其中近50%的家庭表示愿意積極參與,更有27.86%的參與者稱已經在實施了。
近6成參與者愿意錯時停車
在問及南京停車存在的問題時,69.28%的參與者認為停車場較少,80.27%的參與者認為停車泊位不夠。市民對于加大停車場建設和錯時開放的期望值較高,有近60%的參與者表示愿意在空閑時間外租車位。
半數以上同意路邊劃泊位
道路上到底要不要劃臨時停車泊位?在調查中,18%的人不主張劃,25%的人認為應當劃,還有52.26%的人認為可以結合道路通行狀況來劃停車位。
贊同學校附近劃“臨停”占6成
究竟在哪劃合適?76.2%的人建議在已經建成但配套車位明顯不足的住宅小區周邊劃臨時停車泊位;60.39%的人認為應當在小學、幼兒園附近劃即停即走的臨時停車泊位,方便接送孩子。當然大部分市民認為道路停車應當有時間限制,近70%的人認為不在規定時間內停車,應視為違停。
“反對限購限行”占了約4成
緩解交通壓力,限購、限行也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話題。在關于對機動車限購、限行上,總的來說,支持和反對意見旗鼓相當,但反對聲略高一些。在限購上,37.8%的人表示支持,40.06%的人表示反對,還有21.08%的參與者無所謂。在限行上,有41.72%的參與者支持,45.33%的人不支持,還有10.69%的人無所謂。
熱議
錯時停車怎么推進
調整夜間價格可行嗎
在停車治理的討論中,不少城治委委員都提到了錯時停車:南京一直在推行錯時停車,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場向周邊居民錯時開放,但愿意實行的單位卻寥寥無幾,這到底為什么?
南京市城治辦副主任、東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顧大松認為,首先,嚴格的收費價格管制不利于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來參與停車場的建設、停車泊位的開放。調研發現,現在夜間停車每小時只收0.5元,停上一晚上也就6元,很多停車場計算了下收費,還不夠晚間經營成本支出。一些單位想想,收益也不及成本付出,不愿意參加錯時開放。“對夜間收費,應該探索推行投資者自主定價。”顧大松建議。記者也曾了解過,之所以機關、企事業單位不同意錯時開放,也有安全等方面的考慮,此外還有第二天如果車不開走怎么辦的顧慮。政府部門應該健全相關制度,把這些因素都考慮在內,這樣才能鼓勵行政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停車場向周邊居民錯時開放。
決議
為了緩解停車難,加強停車管理,南京市城治委全體委員最后還達成了《關于加強南京市停車難題治理的決議》(表決稿),之后要交相關部門審批。
換乘中心停車場盡快建設
全體委員認為,應當加強城市交通樞紐、城市軌道交通等公共交通換乘中心公共停車場的規劃和建設,鼓勵私家車與公共交通工具對接,方便市民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進入城市中心區。如果建設項目沒有按照規定設計、申報配建、增建停車場的,主管部門不得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如果配建的停車場停用或挪作他用的,城管、規劃等部門要嚴格查處。
夜間收費應探索推行自主定價
一味靠政府部門建停車場并不現實,決議提出:停車場的建設和運營上,應該發揮市場的作用。比如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建設停車場,對夜間收費時段,應該探索推行投資者自主定價;市、區政府應當給予政府扶持,鼓勵企業來建停車場。小區停車設施改善與小區環境綜合整治結合起來,確保小區停車設施與小區景觀同步改造、完善,并在大型停車場周邊布置公共自行車點,便于停車換乘。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