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大中城市的機動化程度也進一步加快,與此同時,城市交通逐漸惡化,停車位的供需矛盾也日益凸顯。在眾多的停車問題中,建筑物退縮區(即建筑紅線與道路紅線之間的區域)的停車問題尤為突出。把行人空間和城市景觀地帶作為停車載體,不僅阻礙了行人的通行,也降低了土地價值。
1.退縮區停車的主要特點
(1)使用者固定:退縮區停車大多存在于大型商業辦公建筑前,這些車位也大多只提供給本單位的員工或訪客,并不是真正的公共停車場。
(2)停車時間長,停車位周轉率低:退縮區停車位的使用者,通常是在上班時間停放車輛,時間超過8小時。加之費用較低或免費,因此退縮區的停車位的周轉率較其他公共停車場項目要低的多。
(3)停車價格低:退縮區的土地多屬于開發商自己,且停車位也只提供給本單位員工和訪客,因此停車價格較低,甚至存在免費停車的現象。
2.退縮區停車存在的問題
中國大部分城市的城市主干道周邊,都有大型的商業、辦公建筑。按照規劃要求,建筑前的退縮區有多種用途,但目前,很多退縮區都被用來停車。建筑物退縮區作為停車載體,導致了以下問題:
(1)阻礙了建筑物的進出口。
(2)造成人行道坡道上的沖突。
(3)減損了城市的面貌,破壞了公共領域的投資。
(4)稀有土地的使用。稀有的土地用做后退區的路面停車,也就意味著供給其他土地基本使用的空間、行人利用的空間、綠化以及其他空間更少了。
就是因為以上這些不利因素,世界上的一些發達城市,已經禁止輛停放在商業走廊的后退區域。很多城市通過它們的土地使用法明令禁止后退區停車。例如:美國的西雅圖規定,在主要的步行街上,車輛必須停在建筑物后面,而不是停在退縮區里。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