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河南頻道8月30日訊大河網報道:鄭州市任寨北街上新建一個立體停車場,周邊居民表示歡迎。然而,記者走訪多家已建成立體停車場發現,多數停車場投資大,利用率低。
市民建議,政府能否在居民區附近投資建小型立體停車場。
消息
又有個立體停車場落成
市民李先生在鄭州市任寨北街省商務廳家屬院住,自從買了車,停車難一直困擾著他。
前天晚上,鄰居告訴他,任寨北街上建了一個立體停車場,據說能停七八十輛車。
昨天一早,李先生就找到了這個位于省商務廳家屬院內的立體停車場,門衛稱,金水區政府投資400萬元建了這個立體停車場,能停78輛車,關鍵是不按分鐘收費,白天收費5元,晚上收費10元,包月260元,今年9月1日就可以停車了。
對于新建的立體停車場,李先生很興奮,“只要收費不高,在居民區建一個挺好的,而且安全,有專人看護。”
居民高先生稱,附近老小區多,車多車位少,地下車庫收費高,對于長期在附近住的居民來說,建立體停車場很有必要。
他覺得,對于長期在附近居住的人來說,停車比較劃算。河南商報記者走訪了停車場附近10位車主,大家表示,支持政府多建立體停車場,會考慮把車停進去。
在其他新建的立體停車場附近,不少周邊居民也都持支持態度。黃河路與經八路交叉口新建文立體停車場也即將對外開放,市民蔡先生稱:“希望多在小區建一些小型立體停車場。”
現狀
立體停車場投資大,利用率低
未建成的立體停車場,市民期待,建成的呢?使用情況如何?昨天,河南商報記者到市區幾個建成的立體停車場一探究竟。
A.花園商廈
花園路花園商廈后院有個五層鋼架結構立體停車場。昨天上午11點,工作人員正將一輛轎車開入移動車庫。
“投資了100多萬元,能停31輛車。”花園商廈停車場負責人黃延賓說,因建成早,設備只能滿足小型車停放,像一些商務車、越野車停不了。停車的多是寫字樓商戶,外來車輛不多。
記者看到,車庫中只停放了9輛車,不到總車位的三分之一。
黃延賓稱,如今成本還沒收回來,立體停車場一個月的收入只有幾千塊錢。
不過,黃延賓對立體停車場有信心。“這是個趨勢。”為了促進更多車主停車,無論停多長時間,都是4元錢一次。商場VIP客戶,可免費停車。
B.國際企業中心
農業路與經五路交叉口附近的國際企業中心院內,有一個2008年就建成的立體停車場。
即使在中午下班期間,這個能夠容納198輛汽車的立體停車場只停了20多輛車,“上座率”依然不高。
車主李先生稱,寫字樓A、B座之間有很大地方可以停車,沒有必要把車停到后面的立體停車場。
負責操作車庫的張女士稱,該立體停車場當時投資了近500萬元,主要客戶是寫字樓里的業主。
C.大河錦江飯店
位于花園路與緯五路交叉口的大河錦江飯店院內也有一處立體停車場,它已經工作了6年,共有65個車位。
與其他地方不同,這里的車庫除了少數幾個空位外,幾乎停滿。
負責停車場管理工作的李曉峰稱,停車場主要面向來酒店消費的客人,社會車輛也可以停放,但因為經常有會議舉辦,停車場往往沒有空位。
“自動找空位,很簡單。”李曉峰向記者演示,在機器上輸入8,約1分鐘,三層的一輛轎車已經輪轉到位。
建議
政府應在居民區附近建小型立體停車場
通過走訪,記者發現,第一家五層立體停車場到現在已使用7年了,很多地方也先后建成立體停車場,緩解停車難的問題。但是建成后的利用和效益普遍不好。
市民李先生認為,習慣是可以改的,立體停車場能否叫好又叫座,關鍵是成本和收費。
一位停車場管理人員表示,酒店和商場自建的立體停車場涉及成本收益,建一個立體停車場投資幾百萬元,收費高了,車主不愿意停,收費低了,投資方很難盈利。所以,現在一些商場和酒店的停車場不以盈利為目的,只為了方便顧客停車。
鄭州市暢通辦規劃建設處工作人員邊先生稱,建立體停車場,政府專門下發過文件,進行資金減補,一個車位補助一定數額的資金,為了激勵社會投資,提高建設立體停車場的積極性,解決市民停車難的問題。
李先生建議,政府應在居民小區多投資建設小型立體停車場,降低收費,“我想市民會愿意停放的。”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