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到目前,公交智能調度管理系統的機房建設、數據中心軟件安裝、網絡通訊等工作已經全部完成,1路、4路、10路、12路等7條線路70輛公交車開始試行智能調度管理。
公交智能調度管理系統是對全球定位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地理信息技術等技術的綜合運用,實現公交車輛運營調度的智能化,公交車輛運行的信息化和可視化,實現面向公眾乘客的完善信息服務。通過建立電腦營運管理系統和連接各停車場站的智能終端信息網絡,加強對營運車輛的指揮調度,推動智慧交通與低碳城市的建設。
這一系統通過對域內公交車進行統一組織和調度,實現公交車輛的定位、線路跟蹤、到站預測、電子站牌信息發布、油耗管理等功能,以及公交線路的調配和服務能力,實現區域人員集中管理、車輛集中停放、計劃統一編制、調度統一指揮,人力、運力資源在最大范圍內的動態優化和配置,降低公交運營成本,提高調度應變能力和服務乘客水平。
公交智能調度管理系統項目總投資為987萬元,2014年6月完成了政府采購招標,中標單位為青島海信網絡責任有限公司,2014年8月25日簽訂協議,預計在今年年底完工。截至到目前,該項目已經完成調度大廳和機房的裝修,駕駛員休息室LED屏體安裝;完成了調度大屏、UPS電源、調度工作臺和計算機安裝調整工作,以及基礎數據錄入、各種業務軟件安裝和配置。
3月26日,在公交智能調度中心大廳里,工作人員正在對各個系統傳輸回的信息進行整理。工作人員介紹,她們可以通過視頻進行實時監控,通過系統平臺進行客流量統計、班車路線管理統計、車輛調度管理、超速報警、指定線路行駛、油量監控、排班調度等。例如,當發現車輛在同一線路或站點擁擠時,調度中心就可以通過語音或短信通知司機及時調整,調度更加科學化。
從開始籌建,公交智能調度管理系統就堅持高起點。市公交總公司計劃經營部主任王懷世介紹,在建的公交智能調度管理系統和“智慧陽泉”共用服務器,減少了重復投資,符合資源共享的節能原則,通訊率先使用了傳輸速度快的4G設備,車載終端使用了雙模塊,既可以使用北斗衛星定位系統,也可使用GPS衛星定位系統,而且可實現靈活轉化。從便民角度來說,項目完成后,市民可以登陸“掌上公交”查詢線路和車輛進站時間,更好地安排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