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二五”以來,福建省城市公交行業投資約45億元(其中省級投入7 61億元),全省新增公交線路519條,延伸優化公交線路1318條,中心城市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提升至83%,基本實現市民步行5-10分鐘可乘坐公交。全省購置更新公交車9114輛,全省65%以上原有公交車輛實現更新升級,無障礙、一級踏步公交車輛大量推廣使用。
記者從福建省交通運輸廳運管局獲悉,近些年來,全省道路運輸行業認真貫徹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積極推動各地政府進一步強化城市公共交通公益屬性,在設施用地、投資安排、路權分配、財稅扶持等方面對城市公共交通給予優先保障,逐步形成城市公共交通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據介紹,2013年以來,福建省人大出臺《福建省道路運輸條例》,福建省政府印發《關于改進提升交通運輸服務的八條措施》,福建省交通運輸廳配套印發《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實施意見》,首次明確城市公共交通的法律地位,通過著力打造運營服務體系、基礎設施保障體系等5項重點工程推動公交優先發展。交通運輸部將福州市列入國家第二批“公交都市”示范項目,通過典型示范、政策引領,有力帶動我省公共交通發展。
“十二五”以來,全省城市公交行業投資約45億元(其中省級投入7.61億元),全省新增公交線路519條,延伸優化公交線路1318條,中心城市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提升至83%,基本實現市民步行5-10分鐘可乘坐公交。全省購置更新公交車9114輛,全省65%以上原有公交車輛實現更新升級,無障礙、一級踏步公交車輛大量推廣使用。
同時,清潔能源、新能源公交車實現零突破(數量達3038輛),年均減少碳排放22萬噸以上,明顯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廈門市、石獅市實現全區域公交運行,全省60%以上縣、市推行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部分沿海縣市公交延伸至重點鄉鎮,加快實現城鄉基本服務均等化,有力推動城鎮化發展進程。
此外,全省公交線路100%實現與高鐵站、汽車站的有效銜接;全省開工建設公交站場65個,新建站場全部配備駕駛員休息室、盥洗室、職工食堂,改善駕駛員勞動環境;公交停車場面積由2010年底的87萬㎡提升至111萬㎡(增長27.6%),公交車輛夜間進場率達78%,泉州、寧德市區初步實現公交車100%進站停車。
記者也了解到,目前九地市均建設智能調度系統,“福建掌上公交”、智能公交站牌等也逐步推廣,以實現車輛運行信息的手機、站臺實時查詢。廈門、漳州、龍巖已基本實現公交IC卡互聯互通,福州、寧德兩市進入IC卡互聯互通前期準備工作,福州市計劃以二代身份證刷卡的形式,實現老年人免費乘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