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當今城市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新手段和新方法,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與城市轉型發展深度融合的產物,是城市走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本質需求。7月22日,《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起草提案。這是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新機遇,同樣也是發展新挑戰。
《意見》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募集用于智慧城市建設的地方政府債,充分依托地方已有的投融資平臺,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智慧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鼓勵發債一方面能夠解決資金問題,另一方面也說明現階段的地方債務審計與智慧城市建設無關,不會影響進度。各個城市的細則有望盡快出臺,相關公司也有望實現訂單落地。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羅文認為,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的結果,智慧城市是信息系統的大綜合大集成大協同,智慧城市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杠桿,重點在于智慧服務和管理。
他具體解釋說,以第三代、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為代表的移動通信技術的突破進展,為移動寬帶的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優質、高速和泛在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為智慧城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解決了信息高速傳輸的問題;物聯網解決了信息自動采集、獲取和傳輸的障礙,是智慧城市建設重要的基礎;云服務解決了信息高效處理的問題,提供了信息技術應用快速推廣的一種新型商業模式;系統集成技術能有效集成計算機軟件、硬件、操作系統、數據庫、網絡通信及業務應用系統,為智慧城市的各領域協同提供了可能。
智慧城市建設可以帶動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智慧的產業包括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例如云服務業、數字內容、運營服務業等,而產業的智慧化則是指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實現傳統產業升級改造,例如智慧農業、智能制造、現代物流等。
羅文還認為,網格化管理將實現城市管理精細化,精準、可視、可靠的網格化城市運行管理網絡延伸到社區、家庭和個人,逐漸覆蓋城市所有要素,有效支撐城市安全、可靠運行。例如北京市東城區通過建設網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臺,集中解決了一大批群眾生活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形成了精確、敏捷、高效、全方位覆蓋、全時段監控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實現了萬米單元網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管通和雙軸化管理體制等多個創新。而網絡服務將提升居民生活質量,例如東京的電子病歷系統在各類醫院基本普及,醫院采用筆記本電腦和PDA實現醫生移動查房和護士床旁操作,實現無線網絡化和移動化;首爾利用無線傳感器網絡,管理人員可以隨時隨地掌握道路、停車場、地下管網等設施的運行狀態。
而智慧城市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在全球化的環境下,提升城市競爭力。城市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第一,城市的發展質量和水平體現在城市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性,也就是要節約發展、智能發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要全面提升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城市的發展要可持續協調地發展。
第二,要最大程度滿足城市居民的生活、文化各個方面的需求。它應該提供廣覆蓋、多層次、差異化、高質量的基本公共服務,現在看來就是要用信息化的手段,使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同這些公共服務結合起來,用信息化手段來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務來滿足城市的發展需要。
第三,城市要進一步完善集聚經濟和人口的能力,使得城市在集聚經濟,尤其是在城鎮化過程中集聚人口的能力大幅度的提升,也就是要推動城市的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和調整,使得城市能夠更多吸納人口,能夠集聚促進經濟的發展。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