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中國城市化進程,提升智慧城市整體建設水平,9月28日,我國首個智慧城市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立儀式在京舉行,會上同時發布了《智慧城市技術白皮書》(2012年)。對于智慧城市建設來說,這是繼7月份國務院發布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以來的又一次機遇。智慧城市建設得力國家政策支持,深入城市安防等方面建設。其中,智能交通受益匪淺,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大放異彩。
政策支持是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礎
智慧城市最為主要的一方面便是公共安全。安防作為社會公共安全的一部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其剛性需求是必然的,2012年國務院預算報告顯示,"公共安全"2012年預算數是7017.63億元,比2011年執行數增長11.5%。國家重視信息化發展,不予余力促進我國信息化發展。安防作為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以及電子信息制造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將隨著我國信息化的發展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7月27日國務院對外公布《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指出交通道路安全將以科技為支撐,法治為保障。強化道路交通科技裝備和信息化技術應用,推進高速公路全程監控等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建設,強化科技裝備和信息化技術在道路交通執法中的應用,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控能力。整合道路交通管理力量和資源,建立部門、區域聯勤聯動機制,實現監控信息等資源共享。伴隨著我國智能交通的發展,安防在智能交通領域的應用將不斷擴大。
智慧城市建設是有是未來城市建設的主方向。目前國務院和各級政府紛紛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計劃。截至2012年6月底,三大運營商已在全國320多個城市,和當地政府合作建設智慧城市。三大運營商預測,2012年下半年將有超過80個城市和運營商合作建智慧城市,到2012年底全國開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數有望突破400個。
從已披露的數據看,"十二五"期間,上述300余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上的直接投資合計超過3000億元,而有業內人士估算,上述城市"十二五"期間用于建設智慧城市的投資總規模將可能高達5000億元,而隨著日后更多城市上馬智慧城市建設,以及相關服務的推出,"十二五"期間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將啟動2萬億產業機會。
智能安防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一部分,不但自身將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得到跨越式發展,而且智慧城市建設的其他領域如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也將會是安防產品發力的領域,智慧城市的快速發展為眾多安防企業帶來了福音,同時也因安防產品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規模應用,使得安防企業得以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發揮助力作用。
智能交通打造智慧城市安防產品排頭兵
近些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保有量也在逐年增加,交通擁堵及交通安全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城市發展,在未來的智慧城市建設中,智能交通也被列為重要的一環。智能交通有關的系統主要包括電子警察(由視頻監控、測速、壓力傳感設備等組成)、高速公路自動收費(由電子識別、視頻監控、自動計價收費等設備組成)、智能視頻流量統計、交通設備自動導航(由定位、電子地圖、交通信息3個系統組成)、停車自動管理(由停車場管理、停車指引等設備組成)等系統。
近些年的實際應用效果證明,安防產品在智能交通領域的應用確實在解決交通問題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多年的實際效果已經證明,視頻監控系統已成為軌道交通最為重要和最為有效的保障。此外,軌道交通智能化包括出入口控制、周界防范等安防技術的應用。
探析智能交通那些企業
智慧城市不是一項技術,他更多代表一種發展理念,一種俗稱。可以將智慧城市視為城市的信息化建設,一般包括了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建筑、智慧家電等內容。其建設內容與目前的數字城市、物聯網等概念有交叉。近兩年以來,我國地方政府公開宣稱以智慧城市為發展理念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佛山、南京、沈陽、武漢、合肥、成都、寧波、昆明、無錫、昆山、富陽、雙流等。每個城市建設側重不同。
智慧城市綜合解決方案的提出需要企業具備多業務領域信息化建設能力、企業技術、研發、資金、公關、品牌等綜合能力要求高。對于智慧城市中提出智慧交通解決方案的機構有三類:
1、外資企業
如IBM、INTEL、思科等這些世界500強企業。IBM已經與國內廣東、南京、沈陽、東營等地政府簽訂了智慧城市建設戰略協議,全面參與包括智慧交通在內多方面信息化建設。
對于這些外資企業而言,近年來一直十分關注中國智能交通市場發展,特別是城市智能交通市場。就其自身業務而言,他們主要將市場目標定位在系統集成、交通管理數據處理發布和服務,集中在智能交通中的軟建設層面,而目前中國城市智能交通發展明顯的重硬輕軟的發展現狀,也讓這些外資仍沒有好的市場空間進入,大都處于市場跟蹤、概念宣傳,概念落地困難階段。
2、綜合業務企業
如華為、神州數碼、大唐電信、三大電信運營商等本土企業。對于三大電信運營商近兩年開始積極拓展城市智能交通業務,這方面中國電信走在了前面。他們利用通訊傳輸的業務優勢,選擇交通監控、電子警察、停車等領域重點發展,對于傳統智能交通企業來說他們將成為有力的市場競爭對手。從概念到落地這個轉換過程來看,三大運營商智慧城市綜合解決方案的效果最佳。另外如華為、大唐等部分企業,應該說也具備進入智能交通領域的能力,但相對其自身業務選擇來說,并沒有將智能交通作為戰略發展領域去發展。
3、智能交通企業
如銀江股份、金鵬電子、中興通訊等企業。相比前兩類企業,這些企業的綜合能力較弱,因此智慧交通的概念更多意義體現在企業品牌、企業文化、企業發展愿景、企業戰略規劃的一種表達上。其業務的發展仍主要體現在傳統營銷渠道和方式上,智慧城市并未帶來更多顯而易見的營收額。
結語:
安防作為智慧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國內智慧城市建設步伐逐步加快,將再一次面臨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在此,我們希望安防企業在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抓住機遇,迎頭趕上,為智慧城市建設做出安防行業應有的貢獻。智能交通更應該把握發展機遇,在讓我們的城市更智慧、更聰明。
附:關于智慧城市產業聯盟
據了解,智慧城市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是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的支持下,由神州數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等18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的。消息透露,目前國家發改委正著手起草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并研究在區域范圍內啟動智慧城市試點工作。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