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是大城市重要出行方式
城市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安全環保、節約土地和能源等優勢,可以有效緩解城市化中出現的交通擁堵、土地稀缺、能源緊張等問題。因此,軌道交通在各國有實力大城市都獲得較好發展,并逐漸成為公眾出行的重要方式。
美國借鑒:道路擴建收效微弱,發展軌道交通是根本
“洛杉磯模式”和“紐約模式”是美國最為典型的兩種大城市交通發展模式。
洛杉磯的城市交通以私人小汽車為主,并且通過不斷擴建道路來緩解交通擁堵,從實際效果來看,“洛杉磯模式”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交通問題。“紐約模式”
則通過完善的軌道交通系統,有效地緩解了城市交通擁堵問題。
國內需求漸趨剛性,經濟疲軟使政策處于釋放期
我國目前面臨同美國上世紀同樣的問題,城市化推進、汽車保有量迅速上升,一、二線城市公共交通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擁堵等問題日益嚴重。因此軌道交通建設需求日益迫切,并逐漸成為剛性需求。此外,近期內軌道交通建設成為保增長政策的一部分。軌道交通政策呈逆經濟周期特點,目前經濟疲軟,政策上大力支持軌道交通建設,9月份大量軌道交通項目的集中批復即是例證。
軌道交通建設資金有保障
國家對申請建設軌道交通的城市的財政實力有硬性要求,這為軌道交通建設資金的支付提供了最基本保障。從投資總額/財政收入總額這一指標來看,地方政府財政充裕,若有適量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軌道交通建設,并配合一定的債務融資,多數城市不會有太大財政壓力。此外,多個城市嘗試PPP、BOT、BT以及“軌道+土地”等新的投融資模式,資金來源日趨多樣化,有效減輕財政壓力。
未來空間:區域不斷擴展,軌道交通建設規模巨大
我國大城市數量較多且分布廣,決定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呈現出分散化的特點,建設區域將不斷擴展。預計2020年前將新增里程6000多公里,年均增加650公里,年均投資超過3000億元,其中土建投資達到1170億元。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