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物流企業都有不少大型貨車,為了每趟多運送一些貨物,會出現超載的情況,這樣當然會遭遇公安交通部門的限制,處以罰款,但是,山東有的運輸企業向我們投訴,他們的車,即使空車上路也會擔心被罰款,這是怎么回事呢?
辦理了行駛證和交通運輸證卻遭遇空車也要被罰款
正在忙著備貨的兩位師傅是山東省新泰市祥瑞運輸公司的專職司機,晚上七點鐘,他們裝好了30噸的鋼材準備出發到蘇州送貨,運輸公司的老板吳磊在一邊叮囑著路上千萬注意安全。在路上,萬師傅告訴記者,他們開的這種低平板半掛車,長17.5米,寬3米,很容易碰到罰款。
山東省新泰市祥瑞運輸公司司機:他不讓超過2.5米,有一個規定,他看條文,寬度不能超過2.5米。
記者:你這個車本來就是寬3米
司機:就是說本來3米。
記者:那碰到這種情況,他罰的時候怎么辦?
司機:罰啊,他管你干啥,有時候空車還罰呢
按照交通運輸部頒發的《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車貨總長18米以上,車貨總寬度2.5米以上,都屬于超限,所以,像這樣的長17.5米、寬3米的低平板半掛車,一旦上路就有可能被交警處罰。
那么,為什么兩位師傅還是要冒著罰款的風險開這種超限車上路呢?師傅告訴記者,他們這些車已經在當地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和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辦理了行駛證和交通運輸證,為了運送大型貨物,現在很多物流運輸企業,這樣的低平板半掛車已經越來越多。
交通運輸部頒發的《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
山東省新泰市祥瑞運輸公司總經理吳磊:太多了,不光我們這兒有,全國各地都有。
在網上,記者看到,很多車主都存在類似的問題。目前,這樣長17.5米,寬3米的低平板半掛車在全國還沒有一個準確的統計數據,很多物流公司的老板告訴記者,這樣的低平板半掛車在物流領域已經占據了載貨車輛的將近一半。吳磊這幾年就陸續買了15輛這樣的長17.5米,寬3米的低平板半掛車,每輛車投資近40萬元。
吳磊:我們這個車寬就是3米,長是17.5米,也通過政府部門,也上了戶,也得到了運輸許可證。但是到了路上,按2.5米寬,18米長,不能超,超了就是超寬超長,我們現在就是空車都百分之百的超。
吳磊告訴記者,作為物流公司老板,他也有必須使用這種車的苦衷。現在成本不斷升高,運費卻在降低,如果每次出車再少拉一點貨,他就更沒有利潤空間了。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從山東省新泰市到江蘇省無錫市送貨一趟需要兩天的時間,每噸價格150元,一共裝36噸,去程的貨物運費共5400元錢,返程的貨物運費是4000元錢,來回一趟一共9400元錢,這其中成本涉及信息費200元,過路費3200元,油費3500元,兩位司機生活費兩天300元,司機的工資兩天1200元,車輛保險120元,車輛磨損和折舊費是300元,這樣算下來,拉一趟貨只能賺580元錢。
吳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吳磊:以前最早我們跑無錫那塊,過路費是按車型的話,也就是劃(計劃)到160元(每噸),現在是計重收費,油價也漲了,工資也漲了,發到150元一噸。
記者:降了10塊錢。
吳磊:對,成本高了,運費還降了。
出于節省運輸成本的原因,吳磊抱著僥幸的心理,每次司機跑長途,他都提心吊膽,怕罰款。
吳磊:賭運氣,不賭也不行,車子太多了,一個車子都花了好幾十萬。現在每天都得上路跑,不跑也不行,不能說因為這幾天罰款,車子就不干了。
運輸企業老板吳磊遇到的情況并不是個案,一方面是自己的貨車在交通運輸部門持有合法的行駛證和交通運輸證,另一方面,卻是當地公路局認定這種車型超寬超限。對于這種情況,運輸企業該怎么來解決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一位運輸企業老板索性專職干起了提起行政復議的事務,他就是片中提到的吳磊的父親吳保征,接著來看看,他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都嘗試了哪些方法。
這位整天跟這一堆材料打交道的老人就是吳保征,是吳磊的父親。
吳保征:這些東西都是這幾年打官司,有些材料,給退回來的行政復議、信息公開,全部都是,有些都找不著了,太多了。
吳保征告訴記者,干運輸有20多年,最頭疼的就是各種罰款,其中有合理的,但是更有不合理的。2006年,他索性從運輸公司總經理的崗位上退下來,把公司交給兒子經營,自己則專門針對不合理的罰款和相關部門打官司,提起行政復議。
地上的這些材料就是這幾年吳保征打官司留下的
吳保征:罰款太多了,一個車一趟掙不了多少錢,罰三四千,好幾天一趟,干三四天不夠罰的。2米半,3米,18米,弄不清了,天天罰款。
吳保征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每年公司需要繳納的罰款的費用就要好幾萬元,最高的時候達到十幾萬。這讓自己的運輸公司不堪重負。這幾年,吳保征針對公司收到的“超限”、“涉嫌改裝車輛”、“重復罰款”等各種他認為存在不合理情況的罰單,到相關部門進行反映,提起行政復議。
在這鋪滿一地的材料中,記者看到從泰安市交通運輸局、濟南市交通運輸局,到山東省交通廳、國務院法制辦公室,他都申請過信息公開,或者提起行政復議。6年來,通過這種方式,吳保征被退回已經繳納的罰款十多萬元。
6年來 吳保征被退回已經繳納的罰款十多萬元
吳保征:有三十筆了,不到三十筆也差不多,有十二三萬。
現在,祥瑞運輸有限公司18輛車都面臨超限的問題,一上路就可能被罰款,這兩張違法行為通知書是在今年的6月10日和6月12日山東臨沂市公路局開出的,明確寫著“其車貨總寬度為3.30米,超限0.8米”,“其車貨總寬度為4.1米,超限1.6米”,兩張罰單都是以限寬2.5米的標準進行處罰。在吳保征看來,交警以不能超出18米長、2.5米寬的標準進行處罰是不合理的。
吳磊:這個超寬的車,都是我們從正規廠家購買的,也是通過交警部門給上戶了,也辦過行駛證,交通那邊也辦了道路運輸許可證,辦的都是3米17.5米的,但是上了路以后,變成2.5米的車長是18米的,存在這個問題,一裝貨就超寬超長,又說回來,現在就是不裝貨,這個車也超,3米的車,法律是2.5米的,這塊發生沖突,怎么辦
趙律師是公司聘請的法律顧問,記者跟隨他來到了臨沂市公路局的政策法規處,工作人員告知,他們是依據2000年4月施行的《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條例規定》進行處罰的。趙律師則認為,根據2004年5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五十四條規定:“機動車載物不得超過機動車行駛證上的核定的載重量,裝在長度、寬度不得超出車廂”。應該是公司貨物實際超過車廂多少罰多少。
趙律師:我這個車寬3米,我超過車廂多少你按照多少罰我就是了,就是我超出車廂結果你按照2.5米處罰的。
臨沂市公路局政策法規處工作人員:關鍵就是現在很多車輛都是有這種問題,不光你們的,還有一個河北的也是一個物流公司,也有各種證,也是交通部門批準上路的,不能說那個肯定就是合法車輛。現在咱們這個審查車輛和交警部門允許車輛上路,和交通部這一塊法律法規,還不能統一起來,我們經常遇到這些問題。所以說辦超限證。
這位工作人員解釋說,如果長17.5米、寬3米的低平板半掛車載貨上路,就需要再去辦理一個超限運輸許可證。北京市律師協會交通管理與運輸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張金澎認為,這些規定屬于不同部門的管理權限,企業應該遵照執行。
北京市律師協會交通管理與運輸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張金澎:交通管理機關和核發行駛證,企業取得了運輸的車輛之后,如果運輸的經營他可以這輛車辦理經營許可證,而不是說這樣的車輛直接上路就可以去行駛,如果但是他這輛車本來就出廠的時候,就是超長和超寬,那么按照我們現在的超限車輛的管理辦法,他應當事先向當地的交通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可能會涉及到幾個省市的交通部門,去申請審批(超限運輸許可證),如果通過審批的情況下,他就可以超限運輸,或者超長運輸了。
張金澎律師指出,盡管這種貨車已經取得了行駛證和運輸許可證,但是按照《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這種超限車上路應該辦理超限運輸許可證。但是,吳磊告訴記者,在實際執行和操作中,辦理超限運輸許證并不是那么簡單。
吳磊:假如說我從泰安起到江蘇,是路過臨沂,這一塊都蓋上了,但是到了臨沂這一塊這個超限證就不管用了,必須再到臨沂這一塊再重新換一張。
記者:就是途徑多少個地方就要辦多少個地方的超限證?
吳磊:對,這個超限證只負責這一趟,途徑每一個地方還得再換證,太費事也是不可能的。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認為,多個部門依照不同的標準對運輸車輛進行管理,這讓很多物流企業無所適從,他建議應當簡化證照的審批程序和時間,以便減輕企業的負擔。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這個確實也是困擾物流業發展的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物流業我講復合型產業,涉及的部門多,那么各個部門都在抓,有交警,有運政,有路政,那么還有城管,還有高速公路部門,還有其他等等的部門,就是這一件事情的管理的部門太多,那么各自執行不同的標準。實際上就是給咱們企業和司機還是帶來了很多的麻煩。我們設想就是能不能,通過互聯網的手段,讓他能夠網上辦理,能夠減輕這個企業的一些負擔。
我們看到,一輛載貨汽車買來需要到公安交通部門辦理行駛證,交通運輸部門辦理運輸許可證,一旦上路,這種車卻面臨超限罰款的可能。各部門都是在依法辦事,但在實際的操作中,運輸企業卻產生了不小的困擾。
事實上,一些地方已經在嘗試手續簡化的方法,比如重慶市公路局從2013年10月開始,就率先啟用網上審批的方式來辦理超限運輸許可證,不但節省了企業往返辦手續需要的費用,時間也從過去至少2天以上,縮短到最快半天辦。其實,只要從為企業發展服務的思路出發,依法管理和簡化程序并不沖突。然而,如果行政管理的出發點不是為了市場資源更有效地配置,那結果就是市場競爭的不公平。在采訪中,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發現了另外一個現象,一起來看記者的調查。
強制安裝的道路行駛記錄儀
山東省新泰市祥瑞運輸公司總經理吳磊:那個車輛行駛儀從上一年,2013年12月份就開始安裝,交通局一個新規定,新車辦道路運輸許可證,必須要安裝道路行駛記錄儀。
吳磊所說的行駛記錄儀,其實是指具有行駛記錄儀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為了加強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交通部在2013年6月開始起草,2014年7月1日正式施行由國家交通部、公安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三部委聯合下發5號令:《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其中規定總質量在12噸及以上的普通貨運車輛都需要安裝使用具有行駛記錄儀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實現車輛動態監督系統,建立全國車輛安全監管平臺。全國運輸市場的重型載貨汽車和半掛牽引車,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必須全部安裝完畢,并接入道路貨運車輛公共平臺。
2014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5號令《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
吳磊:國家讓我們安裝這個行車記錄儀,那個辦法是好的,也是為了好管理運輸車輛,車禍和疲勞駕駛這塊,決定是好的,我們公司也對他安裝行車記錄儀非常支持。總體就是價格太貴。
記者在網上搜索吳磊安裝的北斗汽車行駛記錄儀,發現很多產品報價只有五六百元,最貴的也只有一千多元,但是山東省新泰市祥瑞運輸公司安裝的行車記錄儀卻需要花費3380元。
吳磊:3380,一臺車3380,10臺車的話就是三萬多了,價格太貴,關鍵是他還沒有正規發票,就給打一個收款收據,收款收據我回來管這個賬,我這個3380屬于是支出這塊,收款收據沒法入帳,3380這個錢是干什么用的不好說。||我們公司也不止十臺車,車輛得三十五六輛,每臺車就是3380,我們如果加在一塊數字也不算小。
吳磊告訴記者,盡管覺得價格貴,也沒有發票,但是像他們這樣的物流運輸公司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吳磊:不安裝不給辦道路運輸許可證,以后年審這塊,下一步舊車年審也得安裝行駛儀。
這兩間小門臉就是新泰市唯一指定安裝行駛記錄儀的地方。臨近月底,吳磊著急入賬,他打算過來這里索要發票。
吳磊:沒發票沒法下賬啊,這不財務在這,沒法下賬,前幾天又裝了幾個車。
新泰市九通公司代理安裝點工作人員:沒有發票,都沒有。
記者:那我們怎么入帳啊,為啥沒發票啊?
新泰市九通公司代理安裝點工作人員:這個所有的都沒有。原來他們有從修理廠開,開汽車配件。
吳磊:喔,開汽車配件,或者維修費。
這位工作人員堅持說沒有發票,并說墻上貼的這么多在他這里安裝的運輸公司都沒有給開具過發票。
新泰市九通公司代理安裝點工作人員:問也不用問,白搭。這個公司88個公司了現在,咱現在安一百五六(輛)了,一個都沒有(給發票)。
同時,這位工作人員介紹,現在再安裝行駛記錄儀,價格比以前有所下調。
新泰市九通公司代理安裝點工作人員:現在調了
記者:多少?
新泰市九通公司代理安裝點工作人員:最近2880,他這個是統一價格,不是咱說了算。
吳磊:但是發票還是沒有?
新泰市九通公司代理安裝點工作人員:沒有。這塊價格不是咱說了算,既然省公司定的,就按照那個來安裝。
雖然調了價,但價格還是高出市場很多,這位工作人員說,想要入網就必須得在他這里安裝。
記者:我們自己有給聯個網行不?
新泰市九通公司代理安裝點工作人員:沒法聯。這塊上,你們能進貨上來,我們幫個忙就得了,收個百兒八十的,他不干,賬號啊,咱所有的公司只能從我這邊入。
說著說著,這位工作人員打開柜子取出一個行駛記錄儀。
新泰市九通公司代理安裝點工作人員:我跟你說,它現在啊,這個全部是聯網的,這個號碼全部都是弄好的。
原來,在這里安裝的行駛記錄儀都有一個相應的入網賬號,安裝之后就可以開具這份入網證明,有了這份入網證明才能連入山東省統一監管平臺。從市場上自己買來的行駛記錄儀,這里不負責聯網,沒有入網證明也就無法辦理運輸許可證和順利通過各項年審。
只有在代理點安裝的行駛記錄儀才有入網賬號
新泰市九通公司代理安裝點工作人員:人家公司就卡死了,一點用都沒有,如果入好網了,有入網證明,就給你辦,你不拿來沒有辦法,就像這個強制保險似的,如果你買了保險就可以掛牌,你就可以用,但是現在沒有辦法治。
記者在山東采訪時了解到,不僅新泰市一個地方存在這種情況。張長都是濟南市一家運輸公司的車隊隊長,最近公司剛買了兩輛新車,原廠自帶汽車行駛記錄儀,但是因為不能辦理入網,硬是將原廠早已安裝好的行駛記錄儀拆除,重新安裝了指定點的行駛記錄儀。
山東省濟南市某物流公司車隊隊長張長都:他就說指定的,好并網,我這個并不上網,原車帶的并不上網,這不是一模一樣的東西,而且也是一個牌子的。
記者:都是北斗的對吧?
張長都:對,都是北斗的。
記者:它倆功能作用一樣嗎?
張長都:完全一樣,就是廠家帶的,但是到交通局辦營運證的時候,它不給辦,沒有入網證明不給辦,后期我們沒有辦法,又安的他的,安了兩臺,這不兩臺都在這里,一塊買的車。這兩臺5000多塊錢,這又額外加上的,5760元。
張長都只好又花了5760元裝了指定網店銷售的行車記錄儀
為什么一定要到指定安裝點安裝行車記錄儀?這高于市場價將近2000元的價格又是由誰來定的呢?
新泰市九通公司代理安裝點工作人員:咱就是設了一個服務站。
記者:這個價格是哪家定的還是誰定的?
新泰市九通公司代理安裝點工作人員:省里總公司定的。
記者:省里,山東省,然后呢,啥公司?
新泰市九通公司代理安裝點工作人員:省里一個九通公司。
通過這名工作人員,《經濟半小時》記者得知,這個山東省九通公司是負責運營山東省道路運輸車輛動態信息應用技術服務平臺的唯一指定技術支撐單位。記者在山東省采訪時了解到,山東省規定,北斗衛星定位終端先接入“全省統一監管平臺”,在與全國聯網。這意味著,哪種型號的北斗衛星定位終端設備可進入山東市場,必須要經“全省統一監管平臺”調試方可通過。而“全省統一監管平臺”的實際運營者就是“九通公司”。
新泰市九通公司代理安裝點工作人員:我給你說什么意思啊,他省里不就是這一個平臺嗎,這個沒有辦法治,他不會放第二家,如果放第二家的話就有競爭,省里就這么一個平臺,他是個人一個企業,他能放兩家嗎,這里面比較復雜。
究竟這個“九通公司”是不是山東省交通廳唯一指定的運營“全省統一監管平臺”的技術公司呢?“九通公司”到底有沒有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取得這份授權呢?山東市濱州市北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小衛,在今年8月份曾經向山東省政府就這些問題申請信息公開。
山東市濱州市北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小衛:我就是今年8月5日,去山東省交通廳辦公室遞交了一份政府信息公開要求山東省交通廳政府信息公開以下內容,其中有一條就是要求省交通廳公布201421號文件中的技術司單位,是哪一個單位,再一個就是公布與這個單位簽訂的服務協議,以及出示這家單位的中標書,再一個以及當時的招標公告,當時其他投標單位的投標書
在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給李小衛回復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告知書上,記者看到,山東省技術服務平臺技術支持單位確實是山東省九通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但與其簽訂的服務協議,不屬于《條例》所指應公開的政府信息,關于九通公司招投標的相關政府信息不存在。”那么,關于山東省交通廳給予的答復是否合理呢?
北京市律師協會交通管理與運輸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張金澎:這個信息是應當去公開的,這個不涉及到國家的命運,那么你沒有這個方面的,你說這個信息是不應當的公開的,你必須有相應的依據,那么另外一個申請是申請有沒有招投標的信息,沒有查到可以去推定這個指令,或者由山東的這家公司運營這個平臺是沒有招投標的,|||因為這個監管平臺是涉及到交通安全和這種安全生產事故,所有涉及到公共的利益,和公共安全的利益,那么按照招投標法這種規定,對這樣的項目是必須得進行招投標的。
李小衛:如果沒有經過招投標的過程,山東省交通廳為什么指定九通公司作為技術支持單位,而我們這些相同資質公司為什么不能做這個事情。
根據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各地道路運輸、公安、安全監管部門不得為道路運輸經營者指定衛星定位裝置廠家及產品,不得要求重復安裝衛星定位裝置,不得通過行政手段指定提供社會化衛星定位系統監控平臺的服務商。但是山東省交通運輸廳道路運輸局關于進一步做好“重點運輸過程監控管理服務示范系統工程”實施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山東省九通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我省北斗貨運動態信息平臺技術支持單位,應加快貨運平臺應用開發工作,并負責終端調試、入網工作。
張金澎:相關的文件來去要求所有的安裝的這個平臺,都經過山東的這家指定公司去調試,調試合格之后,才能夠入網,如果是一種市場行為,那么誰都是可以去參與的,那么只要是進行合格的這些系統平臺,和這種終端行為,都可以用這個系統,而是直接來講應該可以進入全國的聯網,連控的系統,在山東目前所了解的情況應該不是這樣。
交通運輸部曾先后審核通過了209種型號的北斗衛星定位終端產品,但山東省交通廳先后公布了三批“經調試已可以接入省技術服務平臺的北斗雙模車載終端型號”,其中包括生產廠家和型號共22種產品可以進入山東市場。那么這22種產品是不是都能入網呢?今年5月,李小衛在安徽以1200元的價格購買了山東省交通廳第一批公布的其中一款同一個廠家、同一個型號的產品,但是買來之后卻被告知無法入網。
李小衛:我買回來以后找交通局辦理入網,交通局讓去找九通公司,后來九通公司也派來人看了一下我那個終端設備,當時沒有給辦理入網,第二天的時候這個終端設備是在外省買的設備不符合山東省的要求,不能辦理入網,我在安徽買的設備1200塊錢一臺,在濱州指定的這個地點買的設備是2580元,加上其他安裝費還有服務費之類的要3500、3600,這個1200塊錢的設備為什么就不能辦理入網呢。
為什么相同的產品,價格懸殊如此之大呢?對于這個問題,山東省濱州市交通運輸局給予的回復中說,“終端設備價格為2580元,入網服務費600元,安裝維修費用400元,共計3580元。此次價格的制定為九通公司的市場行為。”
張金澎:如果是市場行為別的公司,也可以去介入這個市場,那么在市場這種存在的競爭那么各個公司之間就可以去拼服務,拼價格,那么整個的這樣的市場來講就會健康的發展,但是實際上來講,目前山東的做法是你不通過行政機關指定的這家公司,作為行政管理機關,那我不認可你安裝的這些設備,如果不通過這家公司指定的產品,或者這家設備,干脆你就入不了網,你這車輛你有沒法使用,那么我就不可能在通過車輛的這種年檢和運輸的這種審核,你通過不了,那么相當又排除了其他企業的這種參與,所以他這種來講,所以從目前來看,就是用行政的力量在后面支撐著這個經營行為。
賀登才:那地方政府應該嚴格執行,交通部的一些,交通對這方面是有規定的,那么他同時是不允許這種指定型的,指定型壟斷他會形成一種價格方面的壟斷。
半小時觀察
節目中我們看到,無論是繁瑣的證照辦理流程,還是未經公開招投標的政府項目,都折射出目前行政管理方式的落后,這讓我們對于簡政放權的具體落實有更迫切的期待。2014年6月1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確定12項重點工程,提出很多有利于物流企業大發展的規劃,包括加快物流管理體制改革,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區封鎖,加強市場監管,清理整頓亂收費、亂罰款等各種“雁過拔毛”行為,要著力降低物流成本,推進簡政放權。這些都是整個物流行業的利好,那么下一步該如何進行,才能確保取得更大的改革成效、確保改革紅利不斷釋放呢?李克強總理在談到簡政放權時曾指出,要做好“放管”結合,首要的是堅持依法行政。剛剛結束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也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我們期待,未來機構改革與服務型政府的建設,隨著法治進程的推進而得到更大的保障。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