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北斗衛星導航產業而言,2013年注定是一個非常值得期待的年份。不僅北斗產業化應用進入了實質性進展階段,成為真正走向應用的元年,而且國家對北斗產業的扶持力度也不斷加大,政策利好不斷。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在《規劃》中,“應用”成為最重要任務之一,列出的五大任務中有三項是強調“應用”的,分別為重要產品應用、重點行業及領域應用和大眾應用。
同時,《規劃》指出,到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創新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國內衛星導航應用市場的貢獻率達到60%,重要應用領域達到80%以上,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巨大的市場蛋糕吸引了無數人前赴后繼共享饕餮盛宴,各地掀起了衛星導航產業發展熱潮。
一、北斗盛宴,各地分搶“座席”
1、北京
早在2012年11月,北京市經信委發布了《北京市推進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12-201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北京市將規劃建設國家北斗產業園,帶動全國北斗產業的發展。根據《實施方案》,北京市將圍繞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鏈關鍵環節,優先發展核心芯片和應用服務,帶動元器件、終端、基礎軟件、導航地圖、運營平臺等環節的發展。到2015年,全市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實現營收超過500億元,培育形成50億級營收規模的企業,將北京打造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北斗產業聚集區,為2020年形成千億元量級的產業打好基礎。此外,支持基于打通北斗產業鏈的集權投資;引導北斗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合作,推動企業資源整合和兼并重組。
作為北斗應用龍頭城市,北京擁有一大批如北斗星通、北斗天元、合眾思壯、超圖軟件等北斗導航優秀企業。2013年,北京市政府和相關衛星導航企業共同投資3億元人民幣建設北京市北斗公共平臺。作為中國內地首個已經落實的為智慧城市服務的北斗平臺,2013年可為北京10萬北斗用戶提供示范性服務;2014年為北京30萬北斗用戶提供服務;到2015年,為不少于50萬北斗用戶提供服務,并推廣北斗平臺在民生領域的普及應用。而且,不僅立足北京,同時服務全國,為智慧城市提供政務管理、行業應用和民生服務。
與此同時,北京市還組織了10個北斗導航與位置產業項目的試點示范,覆蓋交通、應急搶險、地質災害監測等各個領域,全市已應用北斗終端2萬個,總投資額約8.7億元。北京市經信委副主任姜貴平表示,“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是繼互聯網、移動通信之后發展最快的新興信息技術產業之一。推動北斗導航技術的應用,將為北京市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建設‘智慧北京’帶來重大機遇”。合眾思壯副總裁曹紅杰則分析,隨著大眾市場的發展、未來應用的快速增加,導航產業鏈上的企業都有望得到更好的發展。京東商城高級副總裁李大學表示,電商關注成本和效率,北斗導航服務系統可以更好地保障車輛調度、配送員定位、路線規劃等。
2、上海
上海衛星導航應用起步較早,擁有企業近百家,年產值約30億元,其中6家產值過億。國內導航相關上市企業在上海都設有研發機構或分公司。上海衛星導航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涉及核心芯片和模塊、應用終端、地圖數據和引擎、系統集成、運營服務等產業鏈各個環節。但發展相較于北京、廣東乃至武漢,仍有一定的差距。基于此,上海市經信委于今年2月發布了《上海衛星導航產業專項工程實施方案(2012-2015)》(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由《實施方案》獲悉,到2015年,上海將基本完成兼容北斗的GNSS(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多模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完成閔行衛星導航產業基地和北斗西虹橋基地建設;同時,北斗產品檢測檢定中心也將建成。按照規劃,具有特色的衛星導航應用產業集群將在2015年初具規模,上海將以GNSS多模衛星導航定位和授時終端關鍵元器件及終端產品為重點,形成4到5家衛星導航核心企業,初步建成衛星導航產業體系,行業產值力爭實現百億元目標。
同時,上海還加快了北斗導航產業布局,2012年8月,北斗導航位置服務技術西虹橋基地發展規劃通過專家評審,落戶青浦;2012年9月,北斗(上海)位置綜合服務平臺和上海北斗導航及位置服務產品檢測中心啟動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已被納入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智慧城市建設內容。2013年1月,國家北斗導航應用上海產業基地項目在閔行開工,項目總投資3.8億元,將設立衛星導航技術與應用研究、應用終端生產、應用監控指揮、技術培訓和國際交流等5個中心。
從今年起,上海將逐步推進北斗導航系統在海事航運、智能交通、城市安全、城市物流、社會服務、車聯網等6個方面的示范應用。未來十年,上海衛星應用產業的年增速將超過30%,能提供約十萬個就業崗位。
3、廣東
廣東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在北斗產業的發展上具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廣東是全國衛星導航最大的消費市場,也是衛星導航產業大省,全國60%以上的民用車載衛星導航儀都出自珠三角。根據工信部數據,2010年廣東省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銷售產值2.04億元,約占全國規模的三分之一。同樣,廣東也是我國衛星導航產業強省,是國內最為重要的GPS產業整機生產和研發基地,也是國內GPS產業配套能力最強、應用市場最為成熟的地區,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一。2010年該地區GPS產業應用產值已達到415.35億元,占全國GPS產業的48.5%。廣州衛星導航產業具備大需求、大市場、高成長、可持續、帶動性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征,已形成了以GPS為主線發展的衛星導航產業鏈,并形成了具有一定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集群,為北斗衛星系統未來的產業應用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按《廣東省北斗衛星導航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十二五”期間,廣東將率先建立以北斗系統為主線的衛星導航示范產業體系。屆時,廣東全省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將普遍應用北斗系統,省內衛星導航核心和骨干企業將完成向北斗或以北斗為主導的雙模格局轉型。而作為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產值超千億元規模的中山市,也在積極爭取成為國家北斗衛星導航產業(中山)基地和廣東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基地,拓展中山北斗衛星系統應用領域,推動相關產業發展。
目前,中山正在打造廣東北斗衛星導航(中山)產業化基地,基地將圍繞城市應急管理、智能交通、城市綜合執法管理以及人身安全保障服務應用進行研發,將重點為政府管理位置服務需求、專業位置服務需求、公眾位置服務需求的三類用戶提供服務。據介紹,北斗產業發展園區在南區規劃10平方公里,包含科技企業孵化區、產業區、科教區、公共服務區、居民區、配套商業區等,并設立研發中心、數據處理中心、云呼叫中心、位置服務中心、科技金融中心。該園區初期規劃企業數量100家,5年內形成100億左右年產值,力爭形成國家級園區和產業集群。
4、湖北
今年3月,全國首個省級北斗地基增強示范系統在湖北建成。該系統能為北斗產業發展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成為湖北北斗應用推廣與產業化的基礎平臺,從而打破美國GPS半個世紀以來牢牢占據中國90%以上市場的格局。省導航與位置服務中心主控中心主任李劍介紹“這意味著北斗高精度應用新時代正式開啟”。緊接著,8月湖北北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式在漢揭牌成立,聯盟集結了本地區從事北斗相關行業的企業、事業單位及科研院所,資源整合,開展技術創新、產學研等全面合作推動北斗產業發展,使其成為地區經濟新的增長點。10月,《湖北省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正式出臺,計劃到2020年,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產業實現1000億元產值的目標,將是去年的5倍。同時將構建較完善的北斗導航產業集群,新增10萬以上就業崗位。發展100億元以上產值的龍頭企業1至2家,1億元以上企業100家和一批高科技上市公司。這些都標志著“鄂軍”從此將組團合力角逐導航應用市場。
目前,全國各省市都瞄準北斗商機,區域競爭開始白熱化,湖北自然也不甘示弱。在國產衛星導航領域,湖北省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武漢依迅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北斗物聯網終端”,能依托北斗導航為貨車司機提供精確的位置信息,并通過物聯網實時反饋貨物情報,目前已在煙草運輸配送行業初步推廣。武漢光庭科技有限公司新一代導航系統已在東風雪鐵龍等車型上成功安裝,其車輛駕駛行為監控預警技術與裝備研發及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還擁有中地數碼、武大吉奧、立得空間、航天遠景等一大批以大學、科研院所、院士為依托的高新技術企業,更是占據了全國地理信息系統、衛星導航系統、遙感系統等領域一半的市場。在光谷,還建有國家級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化基地。
除了制定發展目標,還出臺了關于促進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產業發展的意見,制定一系列推進產業發展措施和扶持政策。比如在智慧城市等涉及時空信息服務的重大項目建設中,政府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滿足北斗產業發展需要的各類服務產品。
隨著北斗導航和GPS應用領域競爭的加劇,未來,湖北將以汽車行業為重點,推動北斗導航衛星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融合與發展,到2020年,形成年生產銷售400萬臺北斗車載智能終端的能力。同時,還將重點設計研發車載智能片上芯片、手機智能芯片,研發如交通物流、農業、城市管理、醫療、社區養老服務以及基于國情監測的土質、水質等領域相關的專業應用智能芯片。
5、湖南
2013年12月,湖南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示范工程正式啟動,這是全國第三個區域應用示范區域。項目投資總額達3.4億元,涉及郵政物流、工程機械、環洞庭湖北斗城市(岳陽)3個領域,形成北斗衛星導航終端10萬臺套的裝載應用。郵政物流領域,由湘郵科技有限公司承擔建設任務。主要研制并生產智能型導航終端3萬臺,逐步實現北斗衛星導航在全國郵政系統的推廣應用;研發并建設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的郵政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工程機械領域,由三一重工聯合長城信息等技術支撐單位領銜開發,主要研制并裝備通用型、具有短報文通信功能的導航終端約5萬臺;升級改造基于北斗導航的工程機械位置信息服務平臺;制定面向工程機械領域的北斗衛星導航應用行業技術標準體系及標準。北斗城市應用由岳陽市政府組織實施,國信軍創(岳陽)六九零六等技術支撐單位承擔主要建設任務。主要建設洞庭湖船舶數字化管理系統、洞庭湖水利防汛智能化一體化指揮系統兩個應用系統,裝備導航終端2萬臺左右;制定北斗衛星導航城市應用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
全省從事衛星應用產品生產、研發和服務的企業和科研院所有100余家,擁有國信軍創6906、長城信息、矩陣電子等一批骨干生產企業,基本形成能夠提供覆蓋芯片、板卡、天線、電子地圖、元器件等基礎類產品和手持、車載、船載等終端類產品,能夠提供完整的衛星應用產品和服務產業鏈。
6、青島
目前,青島市衛星導航產業已具備一定基礎,2012年全市衛星導航產品研發生產總產值約1.5億元,系統集成、行業應用總產值約3億元,導航與位置信息服務總產值約2000萬元,延伸的地理信息服務業規模超過2億元。在衛星導航終端產品制造、系統集成、信息服務等環節集聚了約30家企業,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擁有海信網絡、杰瑞自動化、華世基電子、樂金浪潮、河圖電子、廣電時通、卓爾軟件、青島瑞通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青島分所、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華北分院、航天半導體研究所等大批優秀企業及研究所。根據日前出臺的《青島市衛星導航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青島將打造北斗衛星導航的示范應用城市,力爭到2015年產值超過20億元,到2020年超過100億元。同時,青島還將發展包含芯片、模塊、天線等元器件,各類衛星導航、定位和授時終端,行業應用解決方案、位置信息服務、電子地圖等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形成特色突出、具有較強競爭力和一定規模的衛星導航產業集群,產品本地配套率超過70%。而且還將建設6個省級以上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企業技術中心,3個省級以上衛星導航重點實驗室。在科技實力支撐下,培育3家以上產值5-10億元的核心骨干企業,5家以上產值過1億元的重點企業,10家以上產值過2000萬元的中小企業。
二、示范快速推進,企業各顯神通
2013年,北斗示范應用項目取得巨大進展。首先是元月初,交通運輸部公示關于加快推進“重點運輸過程監控管理服務示范系統工程”實施工作的通知(交運發〔2012〕798號)。要求在9個示范省份加快“兩客一危”車輛以及新進入運輸市場的重型載貨汽車和半掛牽引車加裝北斗兼容車載終端實施工作。在近10萬臺重點運輸車輛上開展北斗應用示范,有效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出行安全。緊接著,廣東省組織“珠三角衛星導航應用示范系統”,已完成廣州市1萬多輛公務車北斗終端安裝,用技術手段強化了對公車的管理,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同時,像東莞泰斗、北斗星通、海格通信、華力創通、國騰電子等一批優秀企業已掌握了北斗芯片核心技術,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北斗芯片已進入實用化階段。據悉,泰斗微電子也是前述9省市“兩客一危”示范工程的中標單位之一。現階段北斗導航系統主要市場是在政府采購招標,2012年全國北斗芯片的出貨量約在10多萬的規模,主要分布在車載定位、船載定位、手持機定位以及授時等領域,其中,泰斗微電子占據了90%以上的份額。東
莞泰斗微電子公司總經辦副主任寧善國表示:“9省市示范只是開始,未來全國‘兩客一危’車輛都會陸續裝上北斗/GPS雙模車載終端,保守估計北斗相應終端出貨量將上升至400萬臺。同時,元器件產品的價格一般來說與市場規模直接掛鉤,規模越大成本越低。從泰斗微電子的情況來看,現在北斗二代芯片的單價已經做到300元以下。”價格的下降,對芯片規?;茝V應用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其他芯片企業也紛紛布局。和芯星通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北斗導航芯片、模塊、板卡等核心基礎類產品的研發與生產。2012年,北斗星通對和芯星通增資4000萬元后,北斗星通占和芯星通的控股比例由原來的70%增加到76.52%。目前,和芯星通已研制出了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基于北斗的導航芯片,雖然該業務尚處于市場對接與推廣過程,存在不能實現規模化生產銷售的問題。北斗星通表示,目前北斗導航產業尚且處于投入發展期,2015年以前,北斗應用方向主要是北斗芯片模塊研發和產業化以及重點行業的應用和示范。其中,對于北斗導航產業的應用路徑,國防安全領域和特定行業都將優先應用,然后擴張到大眾市場。但只要不斷強化產品的市場對接與推廣,未來還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國騰電子2013年在北斗衛星導航業務拓展方面堅持以重點保障特種行業市場、重點行業市場及高端大眾市場為主,同時兼顧民用市場的拓展思路,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新疆、云南等地區和城市設立了分、子公司或營銷辦事處,并積極按照地理區位和產品體系發展代理商,逐步建立直銷與分銷相結合的全國營銷與服務體系。
除了芯片,涉足北斗終端的企業如好幫手、路暢、歐華、佳藝田、興嘉林、科維等,當然,眾多企業的介入,無穎是看好北斗導航的未來發展及政府支持。
另外,位置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也在加速推進。如,校車北斗服務管理平臺:中國教學儀器設備有限公司聯合中興恒和衛星應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通過總參測繪導航局、交通部和教育部驗收,正式開通運營。平臺終端將為我國校車生產的標準配置,預計將覆蓋全國150-180萬臺校車;北京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公共平臺:合眾思壯與北京市政府及與其他5家聯盟公司(華力創通、博陽世通、泰瑞數創、四維圖新、超圖軟件)建立合資公司,共同建立北京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公共平臺。
三、未來前景大好,但機遇挑戰并存
《規劃》的出臺對北斗導航的重視程度讓行業看到了更為廣闊的前景,讓大家對北斗導航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同時推動了北斗導航向大眾消費領域的發展,在消費電子市場,未來北斗系統將大有可為。
東莞泰斗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辦副主任寧尚國表示,新政策不僅讓企業跳出只有GPS導航的框架,而且對于還沒有完全市場化和很好商業模式的北斗產業來說,國家政策的支持可能以幫助很多企業渡過難關。
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便能夠在諸多行業和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且開始發揮重要作用,顯示了良好的發展潛力。根據《規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及其兼容產品除了在能源(電力)、金融、通信等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之外,還會在大眾消費市場逐步推廣普及,實現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規?;瘧?。
具體來看,是要通過實施“大眾工程”,以位置服務為主線,以汽車制造業和移動通信業快速發展為契機,重點推動衛星導航功能成為車載導航和智能手機終端的標準配置,促進其在社會服務、旅游出行、弱勢群體關愛、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多元化應用,推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產品的產業化,形成終端產品規模應用效益。
消費電子是北斗導航產業化的關鍵環節,芯片企業將在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爆發式增長中受益最多。寧尚國介紹,未來北斗導航系統對芯片的需求量是巨大的,芯片的技術要求較高,而且國家要求該技術要實現國產化,但是國內目前能研發芯片的企業還較少,泰斗微是國內北斗導航芯片研發和市場占有率領先的企業,因此搶占了不少市場先機。
但目前國外勁旅u-blox、聯發科、高通等相繼進入北斗導航產業,憑借技術、成本和客戶優勢占領手機、平板電腦等市場,這給國內企業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同時,GPS系統仍然占據著中國衛星導航產業95%的市場份額,且其系統建設相當成熟,產業鏈配套比較完備,產品性能也較高,兼容北斗面臨著大規模推廣壓力;北斗芯片雖然已有不少可量產產品,但相比GPS芯片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別是在大眾應用領域,北斗芯片體積功耗還待持續改進,產品價格也較高,產業發展面臨著產品升級壓力;不同企業北斗產品規格尺寸等參數不一,產品檢測認證標準也不統一,產業發展面臨著規范化的壓力;全國不少地方均在大力推廣北斗產業,但其產業發展重點雷同,未能充分體現本地資源稟賦,難以發揮區域分工與協同效應,產業發展面臨著科學規劃壓力等。
不過,未來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出臺,部分領域的北斗強制化應用及規?;瘧脤㈥懤m實施,且國外企業的進入將使北斗芯片成本的快速下降,北斗產品滲透率將快速提升,加上國內北斗衛星導航企業自身努力,未來,北斗產業規模不僅能快速壯大,同時將走出國門實現騰飛。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