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已然成為安防行業重點項目之一。如今,隨著社會各行各業網絡化進程的推進,新一代的信息網絡技術廣泛投入應用。物聯網、云計算的市場爆發使得智能交通迎來發展高峰。2013年智能交通市場初具規模,產業鏈亦逐步完善,2014年智能交通發展又將有哪些動向呢?
2013年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規模
《2013年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研究報告》分析,2012年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規模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包含智能公交、電子警察、交通信號控制、卡口、交通視頻監控、出租車信息服務管理、城市客運樞紐信息化、GPS與警用系統、交通信息采集與發布和交通指揮類平臺等10個細分行業的項目數量達到4527項;市場規模達到159.9億元,同比增長21.7%。
從企業規模看,目前國內從事智能交通行業的企業約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監控、高速公路收費、3S(GPS、GIS、RS)和系統集成環節。目前國內約有500家企業在從事監控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高速公路收費系統是中國非常有特色的智能交通領域,國內約有200多家企業從事相關產品的生產,并且國內企業已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雙界面CPU卡技術。在3S領域,國內雖然有200多家企業,一些龍頭企業在高速公路機電系統、高速公路智能卡、地理信息系統和快速公交智能系統領域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但是,相比于國外智能化和動態化的交通系統,中國智能交通整體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后。智能交通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已得到廣泛應用。其在美國的應用率達到80%以上,2010年市場規模達到5000億美元。日本1998-2015年的市場規模累計將達5250億美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為750億美元、車載設備為3500億美元、服務等領域為2000億美元。歐洲智能交通在2010年產生了1000億歐元左右的經濟效益。
交通智能化助力行業發展
智能交通主要涉及人、車、路三者的相互關系。智能交通建設最基礎的就是檢測路況,例如:車輛控制系統、公共交通系統、交通管理系統、緊急救援系統、ETC、以及多系統的合作運用實時檢測路況,保證車輛正常通行。安防技術在多個系統的廣泛應用大大加快了智能交通的建設。
除安防技術大量運用在智能交通上對道路進行良好的檢測和把控以外,由于智能交通是以車為主要存在因素,在電子技術的推動下汽車開始向智能自動化方向發展。自動駕駛、車載信息系統等尖端技術正逐漸成為現實。依靠人工智能、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設備、GPS全球定位、系統協同合作等軟硬件設備可以構成所謂的車聯網,可以讓車載電腦在沒有任何人類主動操作的情況下自動安全地操作車輛。車聯網利用先進傳感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技術、控制技術、智能技術對道路和交通進行全面感知,實現多個系統間大范圍大容量數據的交互,對每一輛汽車進行交通全程控制,對每一條道路進行交通全時空控制,以提高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車聯網的主要功能以行車安全與車輛保全為主。車聯網的服務可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即交通信息與導航服務、安全駕駛與車輛保護服務、以及故障診斷的車輛維護娛樂及通信服務。
現在交通的擁堵多因車輛不按規定行使造成,例如隨意“加塞插隊”等行為都會造成或延長道路擁堵時間,智能車輛可以通過電子技術判斷路況并按規定行使,減少人為行使搶道占行造成的交通事故,大大提高了道路的使用率,讓車輛通行變的更流暢。未來,隨著城市建設日趨智能化,特別是交通智能化,這都將積極推進電子技術與交通工具的快速融合,其中安防產業與汽車產業的結合將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智能交通的步伐。
智能交通并不是宏偉的、未來的理想,相反智能交通很實用。而且智能交通更聰明,即更透明、更高效、更方便、更有彈性、更具創新性,讓交通運輸更聰明地符合人的利益。
從行業規模來看,我國智能交通行業尚不足400億,而美國智能交通行業的收入已達到1118億美元,我們的近鄰日本的智能交通行業的市場份額也達到了377億美元,是我國的6倍。而從智能交通的發展特征來看,我國以硬件投入為主,占投入總金額的80%以上,而歐美發達國家的智能交通投入主要集中于軟件與服務方面,因此我們在軟件方面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日益嚴峻的交通狀況讓智能交通的發展越來越緊迫。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