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貝格最新研究發現,全球最大30個城市每年因交通問題產生的花費超過2660億美元
·每天有18萬人遷往這30個城市,為交通系統帶來嚴峻挑戰
·交通一體化可從經濟與環境兩個方面優化交通管理
·移動設備、長期演進技術(LTE)以及云服務都會推動互聯交通的發展
·交通一體化將主導用戶界面,互聯交通市場的爭奪戰已開始
·五大成功因素將幫助企業實現智能交通的突破
2013年2月22日,上海: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近期出版《2025年的互聯交通》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個人交通將是各國經濟繁榮的關鍵。但是,隨著人口和交通量的不斷增長,各國交通狀況將進一步惡化。全球最大的30個城市每年因交通問題引起的花費超過2660億美元,而解決由不斷增加的交通量帶來的問題的方法便是互聯交通。通過交通信息與交通模式的智能化連接,人們可以快速便捷地選擇不同交通方式,到達其目的地。交通一體化和綜合管理功能(“互聯交通管理服務商”)將發揮重要作用,集中各種選擇,然后從統一平臺提供服務。報告最后,羅蘭貝格專家指出幫助智能交通成功的五大關鍵因素。
“雖然我們生活的世界日益網絡化,但個人出行的交通方式還是非常零碎的。很多關鍵時刻,我們不知道從A地到B地的最佳方式。”羅蘭貝格合伙人卡斯滕·羅斯巴赫(CarstenRossbach)解釋道,“這種一體化模式將對我們的出行習慣帶來重大影響。”
360度全方位審視個人出行
交通一體化所需的個人條件其實已經具備:私人汽車、公共交通(公交與長途車)、租車以及越來越常見的電動汽車。但是,市場上這些交通方式通常都存在于封閉的交通系統中。“這些交通系統幾乎相互獨立,用戶因此不能快速方便地在各種交通方式之間轉換,(市場)缺乏交通一體化這種理念。”羅蘭貝格合伙人、報告作者之一馬克·溫特霍夫(MarcWinterhoff)說道,“所以,現代信息與通信技術可以從這里開始,推動互聯交通的發展。”
所有城市都非常需要發展這一領域,尤其是最大的30個城市。每天約有18萬人進入這30個城市,對城市交通系統而言,是一個重大挑戰。優化出行方式,不僅有益于環境,同時也會改善這些大城市的生活質量。此外,每年還會節省2660億美元,這些花費是交通不暢產生的額外費用。
基礎條件已成熟
對于智能交通的傳播而言,要注意到許多條件其實已經成熟。首先便是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現在,全球市場上的智能手機已超過10億,用戶因此可以隨時隨地獲得重要的實時信息。專家預測,智能手機的數量在未來兩年將增加一倍。
值得注意的另外一點是可快速分享信息的關鍵技術的傳播。“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在云上儲存數據,并能通過LTE技術和移動網絡快速傳輸數據。所以,未來交通模式的核心技術基礎已成形了。”羅斯巴赫說道。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