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巨頭百度用幾次震驚全世界的收購拉開了移動互聯網的狼性征程,隨著金融、安全、云、LBS的發力,傳統優勢的搜索的持續演進,百度終于扭轉了移動互聯網遲緩的印象,重新找回了中國互聯網一極的風采。然而炫目的收購背后,百度的崛起更多的源自于對技術的執著積累,與阿里的公關范兒和騰訊的產品范兒相比,百度的技術范兒使其具有了巨樹之下盤根錯節的扎實根基,不但穩固自己的戰略高地,還屢屢向傳統行業發起沖擊。
在極客公園主辦的2014極客創新大會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再度闡釋中國互聯網發展的特殊產業環境和時代背景,及其對于整體各行各業尤其是傳統行業的沖擊與變革。
百度地圖是百度的明星級產品,也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地圖品牌”。然而在從新人邁向旗手的崛起之路上,它也遭遇過高德、凱立德等等盤踞與傳統導航模式,擁有強大話語權的傳統強者。無論是用戶口碑、用戶數量、產品成熟度、對產業鏈的控制力都曾落于下風。然而從Web端切入、快速積累技術、等待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最終顛覆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百度地圖似乎始終游刃有余,最終市場份額成功過半也如探囊取物一般。即便曾經的領先者企圖通過復制守護自己的領先地位,最終還是無法阻止百度地圖的一騎絕塵。
在李彥宏看來,百度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定位技術未曾形成殺手級應用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從探索到領先的技術積累,這也將使讓百度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互聯網發展的太快,導致一項剛剛誕生的技術很有可能在兩三年后就司空見慣,如果一家企業不能及早做好準備,就一定會被淘汰。對于百度來說,其生存之道就是技術。
一方面,百度地圖在基礎導航技術上的積累足以讓浸淫這個行業十余年的老牌勁旅喟嘆。在室外定位占據絕對主流的情況下,百度LBS團隊已經意識到室內導航的商業基因和廣泛的用戶需求,即便在技術障礙難以突破的情況下,百度還是通過多種核心技術和算法的融合,嘗試為用戶提供領先的定位服務。目前,百度LBS能夠為用戶提供精度34米的室外定位精度,而室內定位精度則遠遠超越室外,在理想環境下能達到3-5米。從使用場景來看,室外定位占據相當高的比例,然而室內定位比例低下的原因并非用戶不需要,而是因為地圖服務提供商無法提供有效的技術和足夠的精度。百度LBS認為,一旦室內定位精度取得質的提升,那么就能夠隨時滿足如shoppingmall、停車場、火車站、機場、物流中心、寫字樓等大型室內環境的定位需求,其商用的空間遠超室外定位。百度地圖等產品3-5米的定位精度已經能夠滿足商場中的商戶之間、停車場中的車位之間、機場的登機口之間的區隔,而定位的連續、準確、快速也極大提升了用戶在室內導航過程中的體驗,使地圖產品在室內真正做到了“簡單可依賴”。、
另一方面,通過平臺化的發展打通整個行業的“任督二脈”,而不是倚靠壟斷地位對上下游企業“發號施令”也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明顯區別。實際上整個地圖行業的快速發展源自于移動互聯網大爆炸所帶來的紅利,并非某個企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那么推動行業發展,讓整個生態與用戶的需求緊密結合,要比企業短期盈利更加重要。而互聯網企業最擅長的就是通過長線性的投入培育市場,不急于一時一地的得失,善于投入亦敢于投入。換句話說,是將收益看作整個行業成熟的“副產品”而不是核心目標。這種心態是賣一部導航儀賺200元、賣一份導航軟件賺50元的傳統地圖企業無法復制的。
以平臺化路線推進,百度LBS同樣收獲頗豐——百度LBS開放平臺容納WEB端、移動端、服務端以及分行業解決方案等各類產品,共同搭建成完整的、全體系平臺級接口,組成了業內最強大的LBS開放平臺。在過去一年里,WEB端地圖API實現132%的增長,移動端地圖SDK季度平均增長108%,定位服務年增長50倍以上。目前,這些開放產品已經服務了超過23個行業、25萬個應用,為40萬開發者提供支持,日均定位請求多達35億次。同時,百度LBS依托2億多用戶為開發者和企業導流,也正在推動整個行業形成以百度地圖為核心的商業閉環。
“無為而治”是老子倡導的道家基本思想,這讓筆者不禁聯想到互聯網企業的平臺化戰略——效法自然,無為而治,追求所有相關利益方的自由發展,不去影響事物的自然進程,從而實現“天下”的自然發展。對于地圖行業來說,對商業模式的探索還在路上,用戶的行為也需要引導,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具備控制力的企業不應該以利益為目的損害整個行業的循序漸進,而百度LBS恰恰是順應了這樣的背景才高速完成了“彎道超車”,最終站在了行業領跑者的位置。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