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都市東京集中了日本全國十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擁有各類機動車約450多萬輛,但開車出行,卻很少會停車難,在路邊和小區內也很少看到亂停車,無論多窄的胡同,都不會被亂停車堵得嚴嚴實實。秘訣在哪兒呢?
國際大都市東京集中了日本全國十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擁有各類機動車約450多萬輛,但開車出行,卻很少會停車難,在路邊和小區內也很少看到亂停車,無論多窄的胡同,都不會被亂停車堵得嚴嚴實實。秘訣在哪兒呢?
【法規先行】
上世紀50年代,汽車還不多,日本就出臺了《公路交通法》、《公路運輸法》、《高速公路法》等法律,對道路管理者、使用者等擁有的權利和應遵守的義務作了明確的規定。日本1962年開始實施《關于確保汽車保存場所的法律》,規定車主在上牌之時就得提供車庫或車位證明,如果是獨門獨戶帶小院(下圖),警察也會實地調查院內是否有停車位置。
雖然買賣二手車無須提供車庫證明,但偽造車庫證明、有車卻沒有車位,隨便在路邊停車,都屬于違法,例如白天在道路上停車12小時以上,夜間在道路上停車8小時以上,最高會被處3個月以下徒刑和20萬日元(100日元約合5.3元人民幣)以下罰款。
即使小區是私人土地,小區內道路不是公路,亂停車不會被貼條,業主也可以根據《關于確保汽車保存場所的法律》舉報隨便停車的車主。東京住宅區內的道路一般都很狹窄,一旦有人停車,勢必讓其他車輛無法通過,一旦被發現,就會交由警察處理。
【嚴懲不貸】
日本對亂停車一直處罰嚴厲。以前,對于違章在路邊停車超過30分鐘,就會被警察罰款,罰金根據路段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罰款1.5萬日元。如果車被警察拖走或者鎖住車輪,罰款還會增加,例如拖車要另加費用3萬日元,此外還要追加保管費用,所以違法停車會讓車主損失巨大。
從2006年6月開始,在東京道路兩旁停車,只要司機不在車內,一概貼條罰款,這個業務由專業公司的“停車監視員”負責取證貼條。在記者居住地附近,“停車監視員”身穿綠色制服(如上圖),一般兩人同行,帶著相機和筆記本電腦,騎著自行車到處逛游。一旦被照相貼條,罰款高達1.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92元)。
重罰之下,盡管東京道路遠沒有北京寬闊,行車卻非常順暢,很少堵車,如果是特別狹窄的胡同,則為單行道。
【 車位豐富】
東京人口多,面積小,但各種地面停車場、地下停車場、立體停車場等隨處可見,而且幾乎都是自動化管理。記者駐地不遠處的八芳園是一個高級飯店和婚慶場所,院內設有十幾層樓高的立體停車樓(上圖)。
車位費用也有差別,距離市中心較遠的地點一般每月兩三萬日元,市中心可達到五六萬甚至七八萬日元。記者還看到路旁只有巴掌大的地方還設立了一個電子停車位,僅能容一輛小型車,真是寸土寸金。
除了停車場,東京比較寬的道路旁都劃有可供停車的白色方框,旁邊是計時器,一般在白天允許停車60分鐘,收費300日元,也很方便。
另外,如果房地產商開發的樓盤沒車位就會很難賣,因此東京的小區都會建有地下停車場或者立體停車場。而大型超市更是無一例外配備停車場,甚至有的便利店或者小診所前面也會準備幾個車位。
【公共交通】
解決停車難恐怕根本還是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日本公交體系建立得非常早,而且非常完善。東京的公共網絡密集,而且快捷準時。據統計,東京中心區基本步行15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內即可找到地鐵、電車或公共汽車等站點。
即使是東京有車一族,上下班大都乘坐電車,只有外出購物、兜風才開車。很多人有能力也不買車,還能省下車位錢、加油錢和保險費,反而是農村地區公交系統不發達,才幾乎每家有車。
除地鐵和輕軌電車之外,東京的公共汽車則很好地滿足了不趕時間的老人們的需要。公共汽車常常避開干線道路去鉆小胡同,讓離車站較遠的老人也能輕松搭乘,而且非常準時。
快捷的地鐵和電車加上開到家門口的公共汽車,消耗了不少市民對私家車的需求,自然減少了停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