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車:上下班首選地鐵
在日本,新干線與地鐵是上班一族首選。東京地方小,停車位有限,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車,但除東京之外的地方,只要有個小院子能夠停車,都會買輛車。擁有汽車,在日本不值得炫耀。擁有車,卻不愿意開車,在日本極為常見。開車出門多是有需要,但不包括上下班。
日本地鐵,真正實現所謂的“眾生平等”:上至總裁,下至普通工人,都坐地鐵。外表和行為都看不出差別:清一色的西裝革履公文包,清一色讀報看書、排隊上下車。在日本常可見壯觀的排隊隊伍,從地下排到地上,但沒有人插隊,更沒有因為不守規矩而引起的小摩擦。
由于都去坐地鐵,日本馬路不擁堵,開車去公司,時間要比坐地鐵少。但日本人還是極少開車,這與其教育有關:日本人從小被告知,地方小,資源有限,不能隨便浪費。一輛五座小車,只坐一個人,會被認為是一種浪費——不僅浪費汽油,還會擠占本來就有限的馬路資源和停車位。
在日本,極少看到亂停車的現象,哪怕再偏僻車再少的地方,都不會看到車輛隨意停靠。日本人買車,首先考慮不是是否買得起,而是找一個停車位。在日本,極少因為亂停車引發的堵塞。車型方面,日本人也有講究,多為廂式車和混動車。廂式車實用,混動車省油。
開車排隊成習慣
日本人什么時候會“肆無忌憚”開車上路?答案是在退休后,當個出租車司機。這不是玩笑話,日本人崇尚“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在外打工掙錢,女人在家相夫教子,一直到死。退休之后,拿著大把退休金,卻還開著出租車的日本男人非常多。開出租車一舉多得,一是打發時間,二是能夠賺零花錢,三是能過過開車癮。
出租車是工作用車。日本人眼中,上下班高峰期,只有開著工作用車上路,才不會有罪惡感。當然,也不是那么絕對,有朋友自遠方來,開車帶朋友去兜風也是可以。
排隊意識在日本是根深蒂固,隨處可見。三個人便會排隊,三輛車也是如此。2011年日本發生海嘯,燃油緊缺,市民耗時十多個小時排隊加油,其間,無人維持秩序,一切靠自律。日本馬路多為兩車道,車輛都在各自車道上順序行駛,提前變道,極少看到,利用快行車道插隊的現象。因為守秩序,所以甚少發生車禍,哪怕是小刮蹭。筆者數次咨詢大巴司機,如果走錯道怎么辦?得到的回答是,將錯就錯,繼續前行,在下一個路口下,再找路繞回來。
買車用車規矩多
往車外丟垃圾,邊開車邊抽煙,在日本是不允許的。車內都備有垃圾袋,垃圾都裝在里面,休息區停靠時,自己放到垃圾桶里;如沒遇到,便只能帶回家。抽煙只允許在固定區域進行,車輛行駛時,邊開車邊抽煙,都不允許,在當地,這被認為是對他人最大的不禮貌。
在日本用車坐車談不上愉悅,偶爾也會遇見擁堵,但至少不會煩躁。路上每輛車、每個人,都有濃厚的交通參與感,禮讓三先,馬路秩序良好。中國如何改進,從日本人身上不難找到答案:從現在抓起,從娃娃抓起。交通參與感,你和你的小孩具備沒?
生產線:出乎意料的干凈
年前,筆者去日本豐田一生產線參觀。說實在話,第一觀感是失望,生產線上工人尤其多,毫無“科技感”和“先行性”可言。其“精益生產”模式的優點需要一段時間后才能發現。有兩個細節是國內車企看不見的,一是工人駕駛小型物流車進行配送時,任何一個路口,都會遵章停車,左右觀察、鳴笛再前行——一次如此不奇怪,難就難在次次如此,而且是沒有任何人和車時都如此。二是一內裝工人在裝上配件時,用手仔細摸一遍,用手檢驗零配件是否合格——這全屬自發,豐田對配件體系管控嚴格,出現瑕疵的幾率極低,但員工主動如此,只有主人翁精神能夠解釋。
日系車能暢銷全世界,參觀生產線便能找到原因:人人以有這份工作為榮,做每件事情都追求完美。最后提一下,日本汽車工廠或許是世界上最干凈的工廠,里外見不到一點垃圾。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