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難,甚至導致一些有車一族,在周末也會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而停車難,也進一步打擊被電子商務打壓得非常厲害的傳統零售業。
要吸引顧客回到商場,首先要解決他們停車難的問題。日前《紐約時報》介紹了一些發生在美國停車場上的改革。
對于現在很多美國人來說,出門前看的不再是天氣,而是打開智能手機上的停車應用,看看哪個停車場車位最多。“如果屏幕上顯示哪個停車場使用率還在90% 以下,那今天我就在哪兒花錢”,一位女性受訪者表示。
在這個讓人瘋狂的黑色星期五,得益于科技的發展,這場停車場戰爭變得更加容易了。
目前,美國越來越多商場的停車場向停車應用提供實時數據,為顧客提供最大的方便。因為為了找一個車位而開著車在停車場內打轉,是一件非常讓人抓狂的事情。以ParkMe為例,這是一款非常簡單的停車應用,用戶可在上面查詢超過世界上28000個停車場車位,同時提供有償的車位預約服務,而在過去一年,ParkMe用戶數就增加了97%。
另外也有一些類似的應用,光在北美就能提供26000個停車場車位查詢,而另一個代繳費網站也計劃向全美數百家購物商場開放移動繳費服務。
除此之外,在智能手機幫助下,顧客選擇停車位的時候也變得更加明智。Jessi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學生,每次停車她都會先用應用查一查目的地附近幾個商場停車費率,有時候兩個停車場的收費居然相差一倍之多:“當我在購物上超支的時候,我非常不爽也要在停車上多花了錢。”
車聯網未普及 先看美國數字化停車場
當然,顧客只需手指點擊幾下即可獲知各處停車場狀況,這與商場的配合離不開關系:目前不少商場已安裝了車位感應器,為停車場數據化、云端化打下基礎。
雖然目前沒有確切的數據顯示,在美國數字化的停車場實際數量有多少。但分析師向《紐約時報》表示,這個數字在美國每年至少以雙倍甚至三倍在攀升。即使為一個商場的停車場加裝感應器需要2.5到5萬美元。
最后,在提升使用體驗上,商場也做了非常多的努力。
例如有的商場開發了專用的手機應用,方便前來購物的消費者在停車后,利用該應用記錄愛車停泊位置,方便消費者在幾小時的瘋狂購物后,不至于忘乎所以而找不到他們的愛車。而這款應用在過去兩年,用戶數飆升了八倍之多。
另外還有一些商場與應用合作,讓用戶只需要通過手機就能為停車續費,將掃興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停車數碼化如此火熱,連汽車制造商也開始介入。如沃爾沃與現代汽車目前就與一些停車應用合作,將他們的應用內置到他們產品的導航系統中。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