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市智能交通目前處于由初步發展向深度發展過渡時期。我國城市智能交通行業起步較晚,在2000年前后開始起步,前期一直發展緩慢。從2008年起,行業發展開始加速。目前行業開始由初步發展階段向深度發展階段,其標志是個別大城市的子系統布局已經較為全面,開始向系統應用深度以及系統覆蓋的廣度擴張。我國城市智能交通目前仍以面向管理為主,未來必然向面向服務為主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行業未來5年有千億市場空間,目前行業規模約120億左右,未來3-5年有望保持20-30%的增速。
政府較為重視,投資加速,行業大單頻現:智能交通是解決城市擁堵問題的三大手段之一,城市擁堵問題是困擾地方政府的重大民生問題之一,政府較為重視。2011年,千萬級項目數量195項,項目規模合計57.9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29%、180%。
政府資金緊張,但是并不如想象中的嚴重:2011年由于經濟調控等原因,地方政府財政緊張,市場擔心會影響城市智能交通市場的發展。通過調研我們發現情況并沒有想象中嚴重,集成商項目回款情況良好,部分項目因為資金劃撥程序趨嚴,出現了回款拖延,但是并未出現壞賬的征兆。由于城市智能交通項目能產生可觀的罰款收入,減輕交警的執勤壓力,提升城市形象,地方政府對此積極性仍較高。
集成商墊資模式考驗集成商資金實力,商業模式亟待創新:對于采取傳統總包模式的項目來說,平均建設期為1.5年。集成商前期墊資以及周轉資金的比例約為工程總金額的30%左右。采取BT模式建設的項目,回購期一般在2-4年。近兩年行業增長較快,集成商的現金流指標包括銷售商品勞務收到現金/營業收入以及經營凈現金流/營業收入都不容樂觀。針對行業緊張的資金狀況,出現了一些創新的商業模式包括地產換項目、企業貸款建設、政府分期還款等模式。
行業技術提高、政府資金短缺、資本市場推波助瀾是促進行業加速整合的三大因素:系統復雜度和集成度提升,對集成商技術水平、工程資質要求更高。大項目增多,地方政府資金緊張,對集成商的資金實力要求更高。資本市場推波助瀾加速了行業的整合。
融資平臺是上市城市智能交通行業公司發展的加速器:創業板再融資制度有望年內推出,利好創業板上市的兩個城市智能交通行業公司,尤其利好第一批上市的28家創業板公司之一的銀江股份。擁有多種融資渠道,解決資金了問題,一方面可以承接更多項目,甚至承接BT項目;另一方面可以進行兼并收購,將加速上市智能交通公司的發展。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