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交通管理六大亮點:
1.大多數高速公路都是免費通行
2.專門在大城市與衛星城的連接公路上劃出一條“特權車”專用道,乘客超過2人的小轎車可走此道
3.通過查驗司機的住宿憑證(發票)等,以確認司機是否疲勞駕駛
4.公共場合不裝監控攝像頭
5.允許停車的路段分好幾種,有任何時候都可以停車的,有每天在一定時段內才可以停車的
6.單行道多,且十字路口處根本不設紅綠燈
我們這次的美國之行,尤其是那段西海岸自駕車的經歷,讓我們有機會親身體驗了美國的道路交通狀況,了解了那邊一些在交通管理措施方面與我們不太一樣的情況。
關于美國的交通狀況中最讓我羨慕的,就是大多數高速公路都是免費通行!我們在美國西海岸自駕車游共歷時12天,行程1700多英里(折2800余公里),大多走的是高速路,卻沒花費1分錢的過路費。由于沒有收費站,所以方便了車輛上、下高速路,無形中也提高了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不過,美國也不是所有公共交通設施都是無償使用的,比如在美國東海岸時,我們參加了一個當地的旅游團,當乘坐的大轎車駛過一座很長的跨海大橋后,就停車交了費。我們走過的美國西海岸的高速公路也有限速的規定,但根據路段不同,限速的標準并不統一。美國司機顯得格外地守“規矩”:那就是頻繁變換車道、隨意并線的情況極為罕見,無論各車道的車流情況怎樣變化,大家都耐心地、規規矩矩地在自己所占的車道內依次行駛,輕易不會“見異思遷”!這與我國高速公路上常見的情況顯然不同。
美國在交通管理方面還有一項值得肯定的措施,為了盡量減少車流量,以減輕因汽車太多而造成的城市上、下班高峰期的交通擁堵壓力,以及對環境的污染,鼓勵人們提高汽車的使用效率,提倡人們“拼車”出行,專門在大城市與衛星城的連接公路上劃出一條“特權車”專用道,規定只有乘客超過2人的小轎車才可以有在這條路上行駛的“特權”。我看到此道被畫上了雙黃線與其他車道相隔,地上還寫有“CarPoolOnly”的標識語。這與我國大城市的主要街道上辟有“公交專用道”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啊!看來美國人在這方面也是動了腦筋、想了辦法的。
美國在治理長途大客車司機是否疲勞駕駛方面也有高招。我們在東海岸時報名參加了一個五天四夜的當地旅游團,乘坐的交通工具就是長途大轎車。那天上午,我們乘坐的大轎車正在高速路上行駛,見到前方有名警察在朝我們的車打手勢,后來在警察的指引下,司機將車開到附近路邊的一座樓房前停下,司機下車走進了樓房。當時大家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事后導游才告訴我們,這是對長途載客大轎車司機的例行抽查,檢查內容除了駕駛證、載客營運證、是否是酒后駕車外,還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通過查驗司機的住宿憑證(發票)等,以確認司機在前一天晚上是否有較好的休息。真沒想到,美國人為避免長途客車司機疲勞駕駛所采取的檢查措施竟如此細致!相比之下,我國的差距還很大,恐怕會有不少司機為了省錢,會在自己車內湊合過夜,甚至是連夜疲勞駕駛而沒人監管。
美國的交通管理設施及一些管理辦法也有特點,比如說監控攝像頭,在美國卻是極為少見。據一位美籍華人給我們解釋說,起初這邊也安裝了不少攝像頭,但遭到很多老百姓的反對,大家認為這樣會侵害公民的隱私權,于是最終還是撤除了安裝在公共場合的絕大多數攝像頭。不過,前不久跑到俄羅斯避難的那個叫斯諾登的美國前特工曝光的“棱鏡門”案,也著實令世界震驚!美國真是個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國家。
美國在城市停車管理方面亦有獨到之處。街道兩側凡允許停車的地方,不但立有醒目的標志牌,路上畫有停車位,“馬路牙子”還被漆成綠色。另外,允許停車的路段分好幾種,有任何時候都可以停車的,有每天在一定時段內才可以停車的,有在規定時間內免費而超時就要付費的……而任何時間都禁止停車的路段除了標志牌外,“馬路牙子”被漆成紅色。無論是專門的停車場,還是路邊允許停車的停車位,都沒有專職收費的人員,要交停車費就只能在路邊專門的刷卡機上用銀行卡付款。
在美國的不少城市里,除了少數主要街道是雙行道,且路口設有紅綠燈外,其余大多數街道均為單行道,十字路口處根本不設紅綠燈,只是在十字路口的四個路口處都有醒目的交通標志牌,地上都劃有白線,且寫有紅色的大大的“stop”的警示語。按規定,無論哪個方向來的任何機動車輛,在路口前都必須要一停、二看、三通過,絕對不允許“偷工減料”!而且這條法規主要是靠人們自覺遵守。我覺得這種管理辦法雖然會給一些行車者帶來不便(多繞路,頻繁停車……),卻明顯提高了城市街道的通行能力。
據我觀察,盡管路上沒有攝像頭,也難得見到警察的蹤影,但美國人都很自覺、認真地遵守“交規”,還常常碰到互相謙讓的情況,這樣反而降低了人為因素造成的擁堵現象,交通事故發生率也明顯下降。尤其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在單行路上沒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處,凡有行人要過馬路時,駕車人都能主動禮讓行人先走,這一點十分難得!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