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已經成為極其熱門的話題,根據研究公司IDC作出的估測,數據一直都在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換而言之,也就是每兩年就增長一倍。面對海量數據的采集、存儲、挖掘、分析,大數據技術脫穎而出。“大數據”正在對各個領域造成影響。舉例來說,在商業領域中,交易決策行為將日益基于數據和分析來作出,而并非基于經驗和直覺;而在公共衛生、經濟發展和預測等領域中,“大數據”的預見能力也已經嶄露頭角,從而也增加了城市服務和管理的“智慧”。
在智慧城市架構中,由于物聯網技術的深化應用,城市具有了多種數據采集的手段和感知終端,所以,智慧城市在信息獲取的能力上取得的進步也是形成“大數據”的原因之一。如果將智慧城市的架構比喻成“梳子型”,梳子的齒就仿佛是數據的感知器和顯示器,那么大數據將是智慧城市的承重筋,是智慧城市的“心臟”。北京賽迪時代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賽迪時代”)大數據和知識管理專家張宏達認為,在智慧城市中,大數據技術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大數據能力服務是賽迪時代智慧城市支撐平臺的六大支撐筋之一。
政府服務:大數據下的政府服務,可以融合政府內部、互聯網網民、民眾輿論信息,甚至各種傳感器所產生的海量數據,并且與歷史情況相結合,從中提取出在政府工作中真正需要的信息,及時將民生情況及政府決策的影響反映出來,這些信息不是簡單的信息羅列,而是告訴政府,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
工業經濟:大數據下的工業經濟,通過ERP、MES、SCM、電子商務等各種信息系統,搜集與經濟領域相關的企業、工業設備、原料、資金、交易、投資、誠信、節能等信息,對其進行數據分析及走勢預測,形成資源合理利用、加工適時適度、投資有理有據的智慧型工業。
公共安全與城市應急:大數據下的公共安全與城市應急中,每個市民的切身利益都與社會安全相關,當中的問題包括災害天氣、環境污染等城市的通病,也有如火災和犯罪等各種重大突發狀況。這些層出不窮的安全問題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城市的公共安全和應急體系。遍布城市各處的感應器搜集了城市各處的安全相關信息,每一通電話都被記錄,并在地圖上標記出來,形成大數據,以方便深入分析。通過大數據處理可以對數據進行分析,察覺哪里出了什么樣的問題,并安排處理它們的優先順序;市民則能知道怎么去規避危險,在突發事件發生的情況下自己該做什么;管理人員也知道哪里可能會出現重大安全問題和危險,怎樣去疏解和修復。所以,如何用好這些大數據,對城市管理者和市民來說都很重要。這些信息不是簡單地告訴我們哪里出了問題,而是告訴我們哪里將要出問題,從而實現智慧城市的預知能力。
社會事業:大數據在社會事業中,使人們在當今城市的快節奏生活更加舒適。以往,到了醫院掛號、求診、配藥都要一次次排隊等候,形成就醫難的困境。如今,由于電子醫療時代的來臨,可以通過網上預約掛號,僅使用一張IC卡就能付費,病人的信息及時進入信息系統形成各類診療數據。通過將所有醫療機構的電子病歷記錄標準化,形成多方位多維度的大數據。這些需要在同一時間分析的眾多因素包括病人基本資料、診斷結果、處方、醫療保險情況和付款記錄等數據。將這些不同的數據綜合起來,大數據處理的決策支持軟件將提供給醫護人員完整的病人歷史,并選擇最佳的醫療護理解決方案。
如何從互聯網時代非結構化數據的龐大“寶藏”中獲得知識和洞察力的大數據技術正在迅速發展中汲取力量,已經成為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核心技術之一。基于賽迪時代智慧城市的解決方案,大數據不再是負擔,而是智慧的源泉。大數據,大智慧,讓我們一同走進智慧城市的時代。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