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日的締元信數據沙龍上,締元信.網絡數據總裁梅濤、高級產品經理謝俊雋、五星匯創始人周翔、云點矩陣CEO陳濤、華通商務總經理宗瑞興組成互動討論組,以"互聯網營銷?大數據解決之道"為討論話題,就大數據在電商領域的應用價值展開深入探討。
各釋大數據概念
大數據年代,其概念早已鋪天蓋地,嘉賓們也各有見解。宗瑞興認為:不管是電商、門戶,還是現在的物聯網,或者是穿戴式電子設備,其運營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都稱為大數據。數據原來是不可預測、不可存、不可展示的,現在通過技術手段收集、挖掘、處理是可做到的。
周翔則表示,大數據在企業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應用方法。大數據的本質是一對一,可用個性化服務做精準投放。在不同的企業,不同的視角,有不同的應用。既可以驅動工作效力,也可以提升會員管理,最終把所有準用戶顆粒化,變成一個個群體。
陳濤用一句話表述,大數據是碎片化的、微小的、細節的數據。
謝俊雋覺得,大數據是讓更多的人、更大的用戶群體從數據中獲取價值。數據將被更多的人、更廣大的群體使用。數據的可存、可讀、可展示,它解決的問題不是創造了新型的數據,而是創造了一個環境,這個環境能夠讓更多的人從數據上獲益。
梅濤分享說,大數據是針對可識別的海量用戶的跨域連續行為的記錄。而跨域則是跨平臺、跨網站,甚至是線上、線下整合。
大數據為電商行業帶來的變化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不僅給電商帶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謝俊雋首先表示,大數據最大的價值在于提升電商從業者的存活率。它給電商帶來可喜的成就是,有更多的電商可以存活下來并通過大數據找到盈利點。締元信.網絡數據做的本質的工作就是希望讓更多的人通過使用大數據而活下來。利用數據統計,讓數據的可讀、可視、可應用的門檻降到大范疇,提升電商的存活概率,使電商行業走向更好的發展趨勢。
陳濤的觀點是,大數據對中小電商是很好的機會,可以讓小電商跟大品牌去抗衡。其重視用營銷手段提升轉化率,利用大數據做轉型,數據在很多情況下便成為一種資產。
周翔覺得,大數據對電商最大的價值是對供應鏈進行了優化。無論選擇產品,還是物流配送,或是人力資源配置,都依托大數據從前端到終端進行全程優化。
宗瑞興說,大數據才剛剛開始,未來可用的數據更多。利用數據收集、挖掘把數據資產變現。而締元信.網絡數據所做的工作,就把不同的平臺打通,將數據轉化成價值。大數據不是提高生存率,而是讓能用數據的存活率提升。這既是機會,也是挑戰,中國的EMP(電商管理平臺)市場并沒有建立起來,未來有更廣闊的大數據發展空間。
梅濤認為,大數據浪潮到來后,最具顛覆性的是,能不能想到離散的數據之間是否具有關聯關系。以前做精算模型只會針對同一行業進行分析,當物聯網出現以后,增加了很多新的要素。原來割裂的數據或問題被聯系起來分析,完全離散的數據之間也發現很多關聯關系。
電商如何處切入大數據應用
嘉賓們各有見解,各獻干貨,為參會嘉賓帶來更多新的啟迪與引導。建議如下:
宗瑞興:首先要打通內部,做好自己的數據管理體系,未來才好與外部數據對接。
周翔:分四步曲,首先要有良數據,然后在需要的業務產品中進行中試,再根據中試進行迭代,最后規模化。從良數據到中試就是對數據進行清洗的過程,迭代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
陳濤:第一,培養數據的感覺,學習從營銷到數據的關系。第二,請第三方服務商,給出建議性的規劃或設計。數據研究的效果一定是隱性的,是慢慢的過程。可以聽取締元信.網絡數據作為數據服務商,提供的專業建議規劃,對整個公司的健康發展很有幫助。第三,在行業內,精心研究產品和服務。大數據是孤獨的,不如營銷圈熱鬧,需要靜下心來研究技術。
謝俊雋:有兩個建議。第一個是知己知彼,先把自己內部的數據做一次梳理。把數據統計和目標進行對接,數據的記錄是符合業務操作的需求和流程,不管是解讀成本,還是對工作的指導,都是從數據中汲取價值。第二個是對使用的數據統計工具進行梳理。
面對大數據浪潮,如何規避陷阱
大數據浪潮接踵而來,帶來機遇的背后也隱藏著未知的陷阱。嘉賓們用曾經歷的陷阱,來警醒我們的下一步。謝俊雋建議道,單從熟悉的領域里解讀出了它的價值,這個價值有可能是片面性的,若從另外一個行業看,便是一個陷阱。
陳濤認為,大數據對創業公司來說是很好的退出機制。在某種程度上,如果沒有大的契機,現在的格局很難有所變化。數據不是副產品,是資產,把資產管理好了,比強勢的累計銷售額來得更加具有長遠性。
周翔表示,從應用數據的角度,如果本身沒有一套方法論,就要找到一個好的第三方服務商。首先可視、可讀、客觀用,三者缺一不可,理性判斷以后,還是需要感性。而好的數據采集方式,加上好的數據整理方式,有一個好的方法論,幫助你做一些業務決策的判斷,就是理性加感性結合在一起。
宗瑞興覺得,拋開大數據,數據中最大問題就是如何解讀它。要么請專業人員,要么找締元信.網絡數據這樣專業的第三方數據公司。不管是大數據,還是小數據,一定要去深究,不深究永遠發現不了存在的問題。
大數據未來將呈現什么狀態,是壟斷,還是開放?
當大數據的趨勢越來越深入以后,數據是局部封閉使用價值,還是開放共享,一直是兩難問題?把難題拋給嘉賓們,看他們如何解答?
宗瑞興:有兩個因素,第一,一些的確有壟斷地位,是可以理解。第二,在數據市場形勢下,可供交換的數據平臺和數據產品太少。而數據以什么方式解讀,數據市場、數據產品、數據對接也存在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第三方數據公司為我們提供服務。
周翔:數據產業鏈條的生態還沒有形成,僅停留在營銷層面。數據平臺的提供商本身就是虛擬的廠商,是無形的租賃大家的市場,將所有的行為租賃給商戶。當商戶們知道如何更好地運用這些數據去創造價值的時候,整個閉環就形成了。
陳濤:從目前來看,短期內很難開放,即使開放也是局部的,或者是象征性的開放。企業很難把真實用戶的消費記錄開放出來,數據的交換,從傳統企業、電商到大平臺,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另一方面法律法規、行業標準的建立與實施也很重要。
謝俊雋:數據的開放心態是建立在他們在自己垂直領域的自信情況下。而締元信.網絡數據的數據統計技術在整個行業中是很自信的。
梅濤:做大數據和用大數據完全是兩個概念。做大數據有BAT這樣的巨頭在,基本格局不會有顛覆性的變化。而在大數據基本環境的完善過程中使用大數據的空間是非常大的。面對大數據浪潮,要緊跟趨勢,規避陷阱。
互動討論環節持續了一個小時之久,為參會嘉賓搭建深入大數據的平臺,形成深度、實效、互動的交流氛圍。
2014年,大數據將會從飄在空中、掛在業內人士口頭的概念變成落地的實踐。當然,不會是全面開花,而是會在部分領域率先突破。就互聯網營銷而言,以網民跨網站訪問和使用軌跡數據為基礎,進行數據挖掘、建立相關模型,并據此進行精準營銷,這方面的應用將真正進入實戰階段。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