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5日,多位權威專家在第八屆中國道路交通安全論壇上表示,當前道路設施不健全以及個體行為不規范已經成為我國交通安全事故接連發生的誘因。另外,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逐漸普及,專家建議應當盡快研究和制定新能源汽車安全標準。
8月25日,多位權威專家在第八屆中國道路交通安全論壇上表示,當前道路設施不健全以及個體行為不規范已經成為我國交通安全事故接連發生的誘因。另外,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逐漸普及,專家建議應當盡快研究和制定新能源汽車安全標準。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120萬,預期到2030年,死亡人數將達到每年240萬人。在中國,道路交通傷害成為我國人群傷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而影響我國道路交通傷害的因素分為兩點,一是社會環境因素,即機動車數量的快速提高和公路里程的迅速增加;另一個是個體行為因素,即交通違規行為問題嚴重。
全球道路交通安全合作伙伴中國辦公室主任丁保國堅持認為,道路使用者的危險行為是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所以,他強調,對警察、交警、行人和司機的安全行為養成和宣傳教育,并輔以相關法律 、法規尤為重要,甚至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交通安全問題。
中國道路風險評估系統負責人張鐵軍表示,中國道路基礎建設的不完善,導致了交通安全事故的頻發:如交叉口信號燈渠化不完善,無行人過街專用信號;大型交叉口渠化不完善,行人過街安全性差;部分道路缺少有效的接入控制和管理,很多接入口基本與交叉口連接在一起;交通組成復雜,重載交通比例高,標志、標線等設施不完善;交叉口綠化影響視距等。對此,張鐵軍建議交通安全部門應當按照道路功能加強速度管理,交叉口要考慮行人風險,行人橫穿較多的路段應該考慮設置人行天橋、通過標志或者人行橫道,對綠化進行修整和處理等。
中國新車評價規程,即c-ncap,是我國最權威車輛碰撞安全性能評價方法。作為方法的制定和執行機構,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劉玉光表示,針對目前的車輛和道行駛情況,c-ncap將作進一步內容改動,其評價難度也將加大,未來將開展6大子項研究工作,包括汽車緊急輔助制動系統研究、探討將大壁障移動臺車(suv、跨界車)導入到c-ncap評價體系內、行人保護研究、車輛翻滾試驗及側面柱碰撞實驗研究。
劉玉光還特別強調,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壯大,"我們還要重點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安全性能、動力電池安全、漏電保護、火災風險等方面的研究 ,形成一套完整的新能源汽車評價規范。"
作為汽車制造企業,日產汽車的側重點則是通過技術的提升減少追尾事故的發生。日產汽車株式會社企劃、先行技術開發本部部長高橋信彥透露,防撞技術將有助于中國進一步降低事故發生率。而導入經濟上可負擔的技術以及恰當認識裝備的有效性是推廣防撞技術的關鍵,日產研發的智能剎車輔助和單眼攝像頭aeb或將在防撞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在交通安全事故預防過程中,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也至關重要",原北京交管局副局長段里仁則談到,比如歐洲的"四律"規定:遵守規律、崇尚法律、嚴于自律、創新他律。"在歐洲國家,無論是高速路還是國道、縣道甚至是農村公路是決不能隨便停車的,停車必須停在停車處,這是規矩,而中國高速公路停車休息處卻嚴重缺失;國外農村公路會頻繁設立公交車站,這在中國農村道路上極為少見;另外在國外,貨車限速、靠右行駛是鐵律,絲毫不能違背,而中國則并沒有上升到這一高度;在巴黎、荷蘭 、日本等國家,隧道、高速公路聲屏障都設有逃生門;另外,交通信號、交通語言的規范統一也十分重要",段里仁表示。
當然,關于交通安全政策標準的制定也必不可少。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孫振東認為,安全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需要汽車安全標準的推動和促進,商用車安全標準需要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中國應當更加積極的參加國際汽車安全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并發揮重要作用。另外在中國,每年因為交通事故死亡的14歲以下兒童數量超過1.85萬人,死亡率是歐洲的2.5倍,美國的2.6倍,中國兒童座椅使用率不足1%,遠遠低于西方國家水平。因此,高田(上海 )汽車安全系統研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顧蔚新建議,在不久的將來希望兒童座椅的強制使用法規能夠出臺。
總之,以上諸多權威專家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達成了以下共識:
一是,道路交通安全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只有政府、非政府組織、企業、研究機構積極參與、共同努力,從人、車、路、管理多方面采取措施推動道路交通安全建設,才能持續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狀況。
二是,加強道路交通事故數據調查,加強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分析,提高交通事故預防能力。
三是,加強道路交通傷害信息收集,加強道路交通傷害防治研究,形成緊急救治規范,提高緊急救治能力。
四是,加強交通安全宣傳教育。
五是,加強車輛安全技術研究,通過安全技術支持道路交通安全狀況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