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七條明文規定“行人不得進入高速公路”。因為高速公路具有封閉性、車速快等特點。行人上高速對行人自身安全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而且擾亂正常的行車秩序,極易釀成事故。據統計,今年以來,全省高速公路共發生涉及碰撞行人的事故18起,致16人死亡、4人受傷。18起事故中有10起被撞行人為高速公路沿線村民,其中1人為路旁學校的小學生,另有無名氏流浪人員的3起,施工人員的2起,車上人員下車被撞2起,逃逸事故1起。因此作為高速公路交通管理者的交通管理部門也應逐漸把行人違法上高速的治理放到越發重要的位置。下面本人結合大隊轄區實際情況就行人違法上高速的形態、原因及對策淺談自己粗略的看法。
一、行人違法上高速的形態及原因
(一)高速附近居民隨意進入高速
1.群眾安全意識的影響。在一些地區特別是新開通路段,由于路段附近屬于山區農村地段,高速公路尚屬“新生事物”,沿線群眾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其次群眾接受安全教育相對較少,普遍存在交通安全意識淡薄的問題。
2.法律觀念淡薄。高速公路沿線多為農村地帶,文化、普法水平較低,村民法律意識不高,許多村民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上高速行走是一種安全隱患重大的違法行為。
(二)利益驅使行人進入高速,比如小商小販、拾荒人員、進入高速修理汽車修理工等。
1、高速公路上有“利”可圖。一是進入高速公路拾荒。高速公路上車輛流量大,由于司乘人員的不良習慣,產生各種可作廢品賣的生活垃圾,“礦泉水瓶、易拉罐、輪胎皮”等東西吸引拾荒者進入高速公路。二是在收費站、省際卡點、堵車現場等地方販賣水果、方便面等商品,一般為附近的居民,以手提籃子、挑擔的形式在這些地方游蕩販賣商品。三是進入高速修理汽車的汽修人員。駕駛員駕駛的汽車發生故障后,為了節省相關的費用,而聯系附近的修理廠的人員進入高速修理車輛。
三、施工不規范導致行人進入高速。
1,施工需按照相關規定規范擺放標志標牌進行施工,但往往有一些施工單位缺乏安全意識,標志標牌擺放不規范,導致施工人員演變成行人違法進入高速。
2,現場施工人員違規作業。部分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不按施工方案執行,思想麻痹大意,隨意出入非施工封閉區域,甚至橫穿高速公路。
四、由違法行為衍生的行人上高速。比如高速公路上隨意停車下車檢查車輛或者玩耍、客車在高速公路上隨意上下客,客車超員為逃避檢查讓乘客步行經過檢查點。
1,一是超員車輛的駕駛員在省際收費站前,為了躲避民警對超員的查處,要求或強迫一部分乘客,徒步走過交警檢查點后,再重新上車。以贛粵收費站為例,每年春運和小長假期間就經常能發現男女老少、三五成群的人從檢查點步行通過,這些乘客就是這樣“被”成為了違法進入高速公路的行人。二是為了方便自己盡快到達目的地,主動要求在高速公路上下車的乘客。部分客車乘客選擇了離家最近或轉車最方便的位置,主動要求下車,然后步行離開高速公路,成為違法進入高速公路的行人。這類行人一般都帶有行李,大多選擇進入收費站的減速車道位置開始下車步行。三是車輛在高速公路發生故障或其他原因停車后,駕駛員和乘車員缺乏安全意識,隨意在車輛周圍檢查車輛。
五、高速公路附屬設備的破壞及規劃的不合理導致行人進入高速。
1,高速公路修建中存在不合理問題。比如人行天橋、涵洞的設置過少,使高速公路周邊村民、居民出行不方便,影響了他們生產、生活習慣,因此沿線村民、居民圖方便就經常行走、橫穿高速公路。
2,調查統計,轄區新開通路段安全隔離防護網有多處存在被毀現象,絕大部分開口已經成為當地村鎮、居民的出入通道。這些不規范、不安全、不合法的開口的形成,由于封閉隔離設施管理、維護工作滯后,小開口不能及時得到維護、修復,對破壞封閉隔離設施的行為不能有效進行管理和干預,久而久之,開口越來越多,小開口變成大開口,行人、非機動車進入高速公路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六,社會原因導致行人進入高速。比如流浪人員、老人、小孩。
1、社會救助制度還不夠完善。在日常巡邏過程中經常遇見的流浪人員基本是居無定所,食不裹腹,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患有精神疾病。
2、轄區沿線多為農村地區,沿線居民越來越多的人外出務工。造成家中老人、小孩無人照看。老人、小孩的安全意識往往比較單薄,從而造成老人、小孩進入高速。
七,發生交通事故后,車上人員隨意在高速公路上逗留。
1,車輛發生輕微交通事故后,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車輛駕駛員首先想到的是報警,如何處理交通事故。而不顧及車輛其他人員的安全,將其他乘坐人員轉移到高速公路護欄外。
二、治理行人上高速的對策
(一)治理的基本原則
先宣傳、后治理。
(二)治理對策
1,加大沿線鄉村交通安全宣傳力度,特別是新開通高速路段沿線的宣傳。除拉橫幅、發傳單、放展板等常規宣傳外,還應結合“五進宣傳”的要求,走村串戶,采取更加豐富多樣的形式開展宣傳。如將行人違法上高速公路導致的交通事故的視頻、案例制作成視頻,通過一定的形式在沿線重點鄉村播放。還有可以嘗試與當地主流媒體聯系,在其固有的交通安全公益廣告板塊中增添高速公路的內容。對于部分“重災”路段以及個別重點對象,可以采取上門走訪的形式進行重點宣傳。
2,以制度管理為保障,逐漸形成整治行人、非機動車上路違法行為的長效機制。一要主動邀請路政部門適時開展“路警”聯合執勤,共同整治清理行人上高速違法行為;二要與轄區周邊村委會、居委會簽訂工作責任狀,督促其做好對本村村民的安全宣教工作,對經常性上高速的行人屢教不改的,要將其“請”至大隊由當地村干部和親屬來領回,同時協調報告沿線政府綜治部門,將行人違法上高速列入綜治項目予以考評;三要督促收費站和服務區經營單位嚴把高速公路入口關,杜絕行人從收費站、服務區隨意進入高速公路;四是對于執勤過程中發現的破壞高速公路隔離設施違法行為的要協調屬地治安部門進行懲戒處罰;五要暢通與民政部門的工作聯系,共同做好高速公路流浪人員的移交和安置。
3,從嚴查處由車輛違法行為造成行人進入高速的違法行為。比如客運車輛在高速公路上隨意上下課,正對此類違法行為,要掌握其普遍規律,抓住這類客運車輛幾個經常性停車點,采取隱蔽守候、定點查處、尾隨驅趕等方式,開展現場取證、帶離糾違、從嚴處罰、發函通報等工作,讓違法客車不敢停、停不了。對于從高速公路隨意上下車的乘客,建立抄告制度,將其進入高速的違法行為,制作違法行為告知單和抄告單分別送至違法行為人所在的單位和派出所。讓乘客不敢下,下不了。
4,進一步加強施工管理,切實加強施工現場監管,一旦發現有施工人員違反安全操作規范作業,隨意出入甚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