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雨霧天氣,高速公路上車禍接連而三的發生,一旦車禍出現,如何減小人員傷亡和疏導高速公路成為指揮系統需要面對的難題。智能化的指揮系統應運而生,應用信息化技術應對緊急狀況,提高辦事效率,實現交通管理智能化,這是當前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方向。
1.高速公路ITS建設現狀
智能交通系統ITS(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是以應對日趨惡化的道路交通擁擠、交通事故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使道路、車輛以及人之間建立起智能聯系。借助系統的智能,車輛可以在道路上安全、自由地行駛,靠智能化手段將車輛運行狀態調整到最佳,實現人、車、路、環境的和諧統一。
高速公路行業是智能交通應用領域的一個重要的市場,公路路網的建設為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快捷、安全、暢通、高效的交通網絡,對經濟社會起到了顯著的支撐保障和服務作用。從1988年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上海嘉定高速公路通車以來,歷經23個年頭的建設和發展,我國高速公路“十一五”期間通車里程已經達到7.4萬公里,居世界第二位。
國家在加速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配套建成了以收費、監控和通信為核心的機電系統,為高速公路的運營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和管理手段。除此之外,為完善道路服務功能,提升道路服務質量,還不同程度的建設了緊急救援、信息服務、GPS監控與調度、公路GIS、路政管理、養護管理及OA等信息化系統,進一步提高了公路的信息化水平和交通管理效率,為交通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這些信息化系統均屬于ITS范疇。
2.目前存在的問題
高速公路路網快速形成的同時,機動車數量也在迅猛增加,異地人、物的流動也日益頻繁,人們對公路交通的需求與日聚增,因此,道路擁堵、交通事故頻發,救援不及時等人、車、路之間的不和諧現象日益顯現,矛盾越發突出,單靠道路建設來緩解三者之間的矛盾只是杯水車薪。依照ITS理論,除合理進行交通組織規劃外,加速交通管理的科學化和現代化,是公路交通現代化建設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建設越來越難以適應未來公路運營和公眾服務的需求,問題逐漸顯現:道路缺乏綜合監管;信息服務功能不完善;道路公共服務能力不足;信息資源共享程度不高;相關部門間缺少協調聯動;綜合信息發布手段單一;路網智能化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管理決策依據。
總之,目前的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設缺乏道路綜合數據管理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不足,公眾無法隨時了解到道路實時信息,因此就無法提前預知出行路線,遇突發事件系統間缺乏智能聯動,部門間協調調度不及時,無法滿足今后公路日益增長的集中監管需求。
3.建設需求分析
今后幾年,交通信息化建設工作將以提高政府決策、監管、服務和應急保障能力為目標,以信息資源的整合與開發利用為重點,采用最新技術,以智能交通為發展方向,全面提高交通行業管理和服務水平,為社會公眾提供全面的交通信息服務。因此,為適應人們與日聚增的對公路交通的需求,改善道路交通緊張狀況,建設高速公路交通智能指揮控制系統是改善公路交通面貌的必由之路,是公路交通現代化建設的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目前在國內高速公路的管理體系以及建設現狀下,為適應國家乃至國際交通ITS的發展潮流,高速公路交通智能指揮控制系統的建設需求如下:
1)實現省內聯網綜合監控,對全路網進行視頻圖像、交通流、環境以及特大橋梁、隧道健康等數據進行綜合實時監控;
2)利用綜合管理手段,加強路網內信息資源共享,提升高速公路路網智能化管理水平,保證路網系統整體運行效能;
3)通過統一的管控平臺實現對路網的綜合監管與路網的協調和指揮調度,增強道路管控能力和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
4)加強對道路交通采集數據的智能分析和利用,實現系統間聯動報警功能,提升決策支持效率;
5)完善路網的綜合信息服務功能,做到交通信息的實時發布,面向公眾實現路網的全路徑誘導,加強多種交通服務手段的綜合運用,增強道路的公共服務能力。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