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處罰裁量空間過大、處罰程序不規范、運行過程不透明、信息不公開等問題,是造成行政處罰權濫用的主要原因。市交巡警部門通過建立"依法定性、合理裁量、罰繳分離、備案監督"的操作規范和一系列技術手段,嚴格規范對管理相對人違犯行政法律、法規行為的處罰,杜絕處罰過程中的畸輕畸重現象,使行政處罰權行使更加公開、公平、公正。
掌上警務通現場打印罰單
屠宏征是市交巡警三大隊的一名普通民警,這幾天他又多了新裝備執法記錄儀和掌上警務通。
"你好,請靠邊停車,出示駕照。"下午4時45分,在皇都崗,一輛小型面包車被叫停,屠宏征查看了駕駛人行車證后抬手敬禮:"你駕駛的客貨兩用車,超載1人,按規定處罰100元。"說話間,屠宏征在掌上警務通上輸入了相關信息,轉眼間儀器一端即打印出一張小發票。
"警務通依托GPRS移動通信網絡,采用了用戶手機號碼鑒權、無線通信數據加密等技術手段,實現移動用戶與公安網的安全接入,從而達到公安網信息資源共享的目的。"屠宏征介紹。
"黑匣子"監控人情執法
有了警務通,現場執法的交警無需通過市交巡警支隊指揮中心的信息系統,就可以查詢到可疑車輛信息。
"執勤過程及違法行為信息都實時上傳到支隊的平臺,使執法監督更加及時有效。"市交巡警支隊副支隊長薛曉軍介紹,除了警務通外,我市每名交警還配備了執法記錄儀,這個被稱為執法過程中"黑匣子"的新式武器,具有拍照、攝像、錄音等功能,實時記錄和再現執勤執法及執行公務現場的情景過程。為保證真實有效,記錄儀攝錄的音視頻數據還具加密疊加、防偽防篡改、禁止刪除、操作日志記載、集中存儲、網絡檢索和管理等安全措施。
合理裁量,處罰須備案監督
近年來,各級行政執法部門嚴格對照《"三直接"十大環節操作規范》,重視依法定性,依據違法事實和情節等相關要素,準確認定違法行為的性質,堅決克服根據"個人理解"實施定性的不當做法;注重合理裁量,對當事人實施行政處罰時,必須依據自由裁量的具體規定和要求,作出與違法之"過"相當的處罰;推行罰繳分離,作出罰款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與收繳罰款的機構分離,罰款全部上繳國庫;細化備案監督,各行政機關在作出重大行政處罰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或同級政府法制部門報送備案,接受監督。嚴格規范操作實現了執法的公開、公平、公正,保護了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