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廣州市城管委獲悉,新的技術規范正在對外征求意見,下半年將按新標準對泥頭車進行改裝,泥頭車將加裝GPS、降低貨廂容積。同時對臨時受納場進行擴容,預計上半年可以完成建設1200萬立方米的臨時受納場。目前,“泥頭車”不良行為記錄已全面實施,已對13家企業、12輛車輛進行了不良行為記分。
目前,規范泥頭車的標準也正在制定當中。據悉,《建筑廢棄物運輸車輛載荷及標志與監控、車廂規格與密閉》初稿正在下發到各相關單位征求意見,同時通過余泥政務網、媒體等向公眾征求意見。
該技術規范主要從技術角度解決建筑廢棄物運輸車輛超裝、漏撒等重難點問題及交通安全隱患,重點是進行車載GPS系統的升級、貨廂尺寸的統一、車身外觀及標識的規范。車型統一后,貨廂容積將從現在的18立方米左右減少到12立方米左右,裝載量壓縮了30%左右;GPS系統將詳細記錄并及時反饋車輛上蓋不密閉等情況,有效控制漏撒、亂倒等違章行為;加裝的緩速器將增強車輛的安全性能。市城管委表示將于下半年對現有車輛按照新的技術規范進行改裝。
車型改裝是焦點之一,余泥處處長李建剛指出,在“平推蓋型”、“拱蓋型”、“尖頂蓋型”、“液壓型”、“帆布蓋型”等5種待選的車型中,監管部門以及企業傾向于“尖頂蓋型”,因為不僅美觀大方,還有不密閉汽車不啟動的優點。
目前全市1503輛貨車將在何時改裝完畢?李建剛表示,在越秀等中心城區,會要求工地只有新改車型才進場。而在黃埔、白云、海珠等較偏遠地區將采取逐步淘汰方式。據了解,加裝GPS、改裝車型每輛成本大約2萬元左右,李建剛說,改裝成本政府不會全部包干,會社會化處理。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