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查處疲勞駕駛?曾長期困擾著交管部門。近日,我市在國內率先建成重點車輛GPS動態監控平臺。這個平臺有多“神奇”,能監控多少交通違法行為,又怎樣監控?記者走近該平臺,目睹了工作人員通過它監控重點車輛異常行為的全過程。
這個監控平臺,設在市車管所監控服務中心內。上午9時30分,記者走進該監控服務中心。剛走近GPS動態監控平臺,就看見一位監控人員正通過電話,向一家客運公司的安全部門發出警示:“今天凌晨2點到5點,你公司一輛雙層臥鋪長途大巴一直在行駛。請你公司向這輛車的駕駛員了解具體狀況。”
過了大約5分鐘,對方回話:“經我們了解,凌晨2點到5點之間,這輛臥鋪確實在行駛。但是,車上配備了2名駕駛員,他們在途中是輪流換班的。”聽了這話,監控人員立即要求對方:“就是有2名駕駛員換班,也不要行駛。因為在這個時間段內,人是最困倦的。所以,請你們務必要求雙層臥鋪客車駕駛員,一定要在這個時段內停駛。”
“駕駛員在睡眠不足,或者長時間連續行車后,會出現困倦、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精神恍惚、瞬間記憶消失等生理現象,很容易發生車禍。”在值守監控平臺的間隙,監控人員告訴記者,因此道路交通法規定,駕駛機動車連續駕駛時間達4個小時,必須停車休息不少于20分鐘;此外,為杜絕疲勞駕駛現象,公安部在今年開展的“三超一疲勞”專項整治行動中,大力倡導推行雙層臥鋪客車要在凌晨2點至5點停駛。
疲勞駕駛,只有駕駛員自己最清楚,監控平臺如何能發現?對于記者的這個疑問,監控人員介紹說,我市交管部門研發的這個監控平臺,就是把有關對車輛連續行駛時間和停駛時間的規定寫入監控程序,再結合車載GPS定位系統,每時每刻跟蹤、記錄車輛的運行狀態。然后,監控系統就可以按照預先的設定,對車輛的異常狀況發出警報。
比如,一輛客車在途中連續行駛了4個小時后仍在行駛,那么據此基本就可以判定,駕駛員沒有停下來休息;而如果客車停下來了,但停下不到20分鐘,車子又行駛了,那也可以判定駕駛員沒有足夠的休息。遇到這樣的情況,監控平臺就會自動報警。對雙層臥鋪客車在凌晨2點至5點是否停駛的監控,也是按照相同的原理進行的。
10時23分,監控平臺又發出了報警。監控人員調看了記錄后,向另一家危化品企業發出警示:“你公司一輛蘇A×××××危險品運輸車,在三橋高速停駛了30分鐘。請你們向司機了解,是否違停?”不久,對方回話說,這輛車是因為發生故障停在了那里,正在檢修,駕駛員已在車輛前后分別放置了警示標志。
“這個系統,目前國內其他城市還沒有。”市車管所外勤科科長楊凱調出此前監控平臺的記錄時說。記者看到,車輛在路上出現的異常狀況,以及發生異常狀況的時間、地點和所屬企業,全部被記錄在案。他說,目前被納入監控范圍的重點車輛,包括278家單位的客運車、危化品車,總共將近1萬輛;監控平臺可對其超速、高速公路違停、禁行時段行駛、疲勞駕駛4種行為,進行自動控制、即時報警。以后,還要加入更多的監控功能,比如貨車闖禁區、在外地發生交通事故、客車超員、車輛的安全設施運行狀況等的報警功能;此外,還會增加更多的監管車型,比如9座以上的所有載人車輛等。
記者了解到,這個GPS動態監控平臺于11月28日試運行以來,管控已初見成效。比如,被監控的重點車輛高速公路違停,從起初的日均8起下降為0;超速違法行為下降了大約13%。“目前,監控平臺獲得的數據尚未作為處罰依據。我們只是將監控到的嫌疑違法行為,告知相關單位,由單位進行處理和整改,交管部門及時跟蹤處理、整改的情況。”楊凱說。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