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會期間,東莞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監控,在全省都是做得很優秀的”。近日,東莞市司法局局長郭瑞華接受媒體群訪時稱,東莞社區矯正工作獲得省里好評,不過鑒于目前各基層司法分局管控人力不足,打算通過手機G PS定位來管控社區服刑人員。
社區矯正獲省里好評
據悉,東莞司法局局長郭瑞華接受多家媒體群訪時介紹,自2002年設立為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法律服務公職律師以來,司法局主要受理政府部門涉民事的經濟類訴訟,正式進入訴訟的案件有5宗,涉及標的1億多元,政府部門都提出合理的依據,均取得良好效果。郭瑞華稱,政府的工作越來越規范,也是此類案件不多的原因。
在介紹過去五年工作時,郭瑞華特別提到東莞的社區矯正工作獲得省里好評,日前國家的社區矯正立法調研組還到東莞了解經驗。社區矯正是將依法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暫予監外執行、被剝奪政治權利并在社會上服刑的罪犯置于社區內,由社區矯正工作機構在相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間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
東莞的社區矯正從2009年7月開始在全市啟動,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475名,未成年人6名,已期滿解矯155名。“大運會期間,東莞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監控,在全省里都是做得很優秀的。一天兩個電話,確認服刑人員不會離開本鎮。”
郭瑞華提到,目前東莞各個基層司法分局,最多只有5個人,有些分局才3個人,在管控人力上存在不足。因此東莞市司法局不得不探索創新幫教管控模式。
郭瑞華介紹,西方有些國家用植入芯片來進行管控,作為東莞,每天去跟著他們不是一個科學的方式,目前,司法局打算與電信合作,用手機G PS定位來進行管控工作,即通過定位移動終端來達到對人員的管控。
“疏”與“堵”治理黑律師
“黑律師”是對本身不具備律師執業資格,卻以律師的名義從事訴訟代理的非法法律服務人士的統稱。他們通常以公民身份代理案件、參與訴訟。東莞市司法局發現,“黑律師”大多接手新莞人的勞動、工傷、交通事故等案件,常向當事人大膽許諾官司能得到極大索賠,甚至鼓動當事人擴大事態和圍堵政府部門。司法局透露,他們會通過東莞的法院聯網調查一些公民代理人的接案頻率,曾發現一名“黑律師”一年打了79起官司。
郭瑞華稱,東莞之所以存在“黑律師”,既有正規律師不愿意放下身段打勞動、工傷等官司的原因,也有大量新莞人對法律服務的需求,但歸根到底要通過多提供法律援助的方式,“疏”與“堵”結合,打擊黑律師。市司法局主要依靠“疏堵結合”的方式打擊“黑律師”。
目前,以新莞人為主體的案件數量巨大,他們經濟收入較低,請不起律師。多年來司法局一直為此類群體提供免費法律援助,并且開通4條“12348”法援熱線,為打不起官司的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服務。“堵”則表現為與工商等部門聯合開展法律服務稽查行動,打擊非法從事法律服務的“黑律師”,對借開設法律咨詢公司為掩護、超范圍經營法律服務的行為予以堅決查處。
市法律援助處負責人稱,2008年金融風暴期間,申請法律援助的案件八成都是勞資糾紛,現在對于醫療事故、征地拆遷、環境污染、食品藥品安全等涉及范圍廣的民生問題,法律援助處也在積極介入。
對話
醫療事故鑒定在摸索中
南都:從資料可以看到,目前東莞的司法鑒定機構有13家。其中醫療事故的鑒定非常專業,幾乎都要依靠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執行。而這個委員會中的大部分成員,都是各大醫院的院長。市民就不由得擔心,這樣是否會影響他們對醫院發生的醫療事故進行有失偏頗的判斷?
郭瑞華:如何公正權威地鑒定醫療事故的責任,這個課題我們也一直在探索中。最理想的方式,是有一個獨立的專家庫,隨機抽取專家對某一事故進行鑒定,這樣能夠更有公信力。這項工作我們也在探討中。
法律援助處負責人:我們也有看南都的報道,最近醫療事故頻發。這也是我們計劃積極介入醫療事故的法律援助的原因,可以為患者提供法律服務,提前調解矛盾,也能讓他們獲得更公平的處理。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