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城市“停車難”問題,杭州一直在努力。今年,杭州市建委(市區公共停車場(庫)建設發展中心)針對杭州市目前的停車難題,采取多種模式疊加的方法,既充分挖掘地下空間,又有效開發向上空間,著力解決老舊小區、醫院、學校周邊等矛盾突出區域停車難問題,進一步改善市民出行的停車環境,全力緩解停車難題。
這一年,杭州市新增56916個停車泊位,其中公共泊位6222個,均超額提前實現市政府提出的年度目標。盡全力“變”出來的5萬多個車位,主要集中在停車老大難區域,盡管停車缺口依然存在,但是每一個新增的車位都是杭州破局“停車難”的決心和方法。
↑杭儀公共停車樓
↑塘北單元F15-S42-D17地塊公共停車樓
↑省兒保東公共停車場
↑新能源公用充電樁
↑武林廣場地下停車庫
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建設公共停車庫
近年來,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成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
根據去年杭州市批復的《杭州市地下空間開發近期建設規劃(2016-2020年)》,未來幾年,杭州將重點開發建設地下公共設施,逐步打造功能融合、節點拓展、聯網成片、地下連續的地下空間系統網絡,并配套完善地下空間的交通、步行系統、停車功能。
武林廣場地下商場停車庫的建設就是一個充分利用核心區域地下空間的典型例子。今年武林廣場節日期間"停車難"現象有望得到緩解,位于武林商圈的武林廣場地下商城停車庫項目即將竣工,泊位數322個,屬于超配建公共停車場,加上項目本身的配建泊位,建成后將會大大改善武林商圈的停車難問題。
從2017年計劃竣工項目表中可以看到,今年杭州主城區有18個項目3800多個停車泊位是利用地下空間建設的。
產業化發展促進停車場庫建設
推動停車場(庫)產業化發展促進停車庫的建設是杭州市緩解“停車難”的重要措施之一。
文暉大橋東公共停車樓位于江干區天成路文暉大橋東,于2016年4月開工建設,是杭州第一個以土地公開出讓方式引入社會力量投資建設的單建式公共停車樓,已完成建設。該停車樓有240個停車泊位,建成后可有效緩解周邊文暉銘苑、天成嘉苑等小區居民的停車難問題,同時也可為對面的果品市場提供新的停車場所。
杭州市首批結合周邊建筑以協議出讓方式引入社會力量投資的塘北單元F15-S42-D17地塊公共停車樓今年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共建有447個公共泊位,可為周邊河畔水境人家居住區提供停車場所。
此外,社會企業還利用單位自有用地建設停車樓。杭儀公共停車樓位于西湖區黃姑山路29號,在頤高創業大廈用地內。2014年杭州停車產業化新政出臺后,企業在自有用地上自行拆除既有三層建筑,投資約5000萬元建設的10層坡道式公共停車樓,有停車泊位390個。該項目在近期也已投入使用,將為九蓮新村周邊居民提供停車場所,也將有效緩解文三路電子信息街的停車難問題。
新技術提升停車場庫發展空間
在主城區土地資源非常有限,停車矛盾又相對突出的情況下,杭州市政府除了積極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公共停車場之外,還大力引進新技術、新工藝,用技術革新來提升停車場庫的發展空間。如人們熟悉的密渡橋地下公共停車庫,它就是集約用地、利用新技術的典范,投入使用以來,備受周邊老百姓的青睞。
2017年,又有一個巷道堆垛式的公共停車庫要建成,它就是位于西湖大道南,斗富三橋北,建國中路西,東河東面的小營紫陽單元SC0205-19地塊公共停車庫,該項目為地下二層巷道堆垛類機械式停車庫,用地面積約8958平方米,地下建筑物(停車庫)水平面上垂直投影占地面積約2219平方米,建設規模為158個小型汽車泊位,現已竣工,預計2018年啟用,主要服務于城站火車站、市三醫院、五柳巷歷史文化街區周邊小區居民。
緩解學校、醫院、老小區停車難
學校、醫院周邊一直是停車的老大難區域。
今年,杭州市利用學校操場地下空間建設的停車庫項目主要有景芳三堡單元JG1202-47地塊30班小學地下停車庫、北秀小學地下停車庫、定山小學地下停車庫等8個項目,計泊位約1200個。這些項目都將在今年竣工,讓家長在學校周邊停車不再那么難。
醫院方面,目前已建成的有市三醫院旁的東河8號地下停車庫、省腫瘤醫院機械式停車庫、萬安橋地下公共停車庫等項目。今年,省兒保濱江院區附近又新增546個泊位的省兒保東北側公共停車場。
另外,市三醫院附近小營紫陽單元SC0205-19地塊地下公共停車庫,也將于今年年底建設完成,共有158個泊位,預計2018年投入使用。
杭州市近年來為服務老小區居民,見縫插針地建了一批公共停車庫。今年建了水湘社區公共停車場、湖墅單元FG02-A33/S42-02、FG02-G1/S42-01地塊地下停車庫、杭州水務大廈公共立體停車庫等9個項目1768個停車泊位。
湖墅單元FG02-A33/S42-02、FG02-G1/S42-01地塊地下停車庫,位于趙伍路大關路口,泊位數有363個,該項目上部為公園,是通過老小區周邊公園建設,同步利用公園下部空間推進公共停車場,今年已完成建設,預計2018年啟用,啟用后將服務董家新村、董家弄等老小區。
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邁上新臺階
作為全國首批新能源汽車應用示范推廣城市,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受到杭州市車主的青睞,充電設施建設也在穩步發展。
在推進充電樁建設上,杭州借鑒兄弟城市經驗并結合自身實際,遵循“自(共)用為主、公用為輔、合理布局、分類保障”的建設思路,明確自用(共用)充電樁的建設以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企業為主,公用充電樁的建設以政府牽頭為主,逐步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截至12月,今年全市新建成充電樁2980個,其中公用充電樁1436個,提前并超額完成省、市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
充電樁不光要建好,更要利用好。
位于杭州市江干區香樟街與公園路交叉口附近的香樟街公用充電站,配置了24個充電車位,包括12個60kW單槍充電樁和6個120kW雙槍充電樁。該充電站“24小時服務、365天經營”,投運以來生意興隆,時常“客滿為患”,在杭州電動汽車專車司機群中被評為5星站點。充電站實行自助服務,輔以系統遠程監控加每日人工巡視的運維模式。
為方便市民臨時補電,杭州市建委組織開發了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智能化管理系統及“杭州e充”APP。這款App整合了國網杭州公司等企業運營的公用充電樁數據,市民可通過App實時查詢公用充電樁信息,規劃線路就近導航進行充電,該App下載用戶已近5000個。
目前,接入系統的公用充電樁日均充電次數約3300次,日均充電量約5萬度,公用充電樁的使用率總體情況較好。杭州市早晚高峰交通限行區域內的公用充電服務半徑從2016年底的3公里縮小到了現在的2公里,初步構建了杭州市新能源汽車公用充電網絡框架,已能滿足并適度超前于現有新能源電動汽車的應急補電需求。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