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天津市中心城區機動車停車場規劃》,到2020年全市中心城區范圍內將規劃建設地上公共停車樓和地下公共停車場214處,不過受到種種因素影響,目前津城的停車樓僅僅局限在一些商圈內。中心城區內一些居民區的停車難現象,一直困擾著不少有車一族。記者從建設方了解到,今年天津市將在南開、河西等多個區域建設機械式智能立體停車庫,緩解停車難問題。
老舊小區地下建停車庫
市民杜女士家住和平區西康路和宜昌道交口附近,因為是老舊小區,只有10個停車位,路邊的包月停車場也早已停滿,“每天晚上我們的車都要停在馬路邊上,基本上每個月都會有3至4張違章停車的罰單,但是沒辦法啊,就是沒地兒停。”杜女士無奈地說,如果趕上白天不開車,她必須每天早晨9點之前先把車從馬路邊轉移到小區里,然后等下午下班前再轉移到馬路邊上。
據了解,在天津市一些老舊居民小區內,普遍存在著停車難的現象。對此,天津市中環富士智能設備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劉亞軍介紹說,該公司針對老舊小區的停車難問題量身定制出一套完善的解決方案,“現在即使是老舊小區,也有一些公共綠地的空間,我們就是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將機械式智能立體車庫建在地下。”劉經理對記者稱,地面上只需要建立一個入口,車主將汽車駛入后就可以下車,汽車會經過傳送裝置自動傳送到地下,待取車時也只需刷卡,汽車就會自動被送到地面上。這種地下停車庫的設計,既解決了停車難的問題,又使得原小區綠化等環境最大限度地不受影響。
容納車輛是地面10倍
目前天津市的立體停車樓,普遍采用的是自走式停車樓,這種停車樓需要司機自己駕駛車輛到達固定車位,空間上需要留出駕駛員的身高縱向空間以及車門打開下客的橫向空間。還有一種機械式停車庫,由于建設時間已經超過了20年,無論是停車位設置還是出入車輛的速度,都已經嚴重滯后。
“今年我們公司準備在華苑、體北、氣象臺路以及鞍山西道沿線等多處地方建造機械式智能立體停車庫。”據中環富士公司劉經理介紹,這種機械式智能立體停車庫,在560平方米的地面上可建成二十多層,可容納400余個車位,而同樣的面積如果只是地面停車,僅能容納40個車位。
最高層出庫不到1分鐘
據了解,這種機械式智能立體停車庫,車主將車開到一層入口處后即可離去,隨后升降平臺會將汽車迅速升降到指定樓層。整個車庫存取車過程全部實現電腦控制,自動操作及顯示,庫區內無人進入,能防止人為的汽車丟失和破壞。
“汽車從最高處取下只需要19秒,整個取車時間也僅需52秒。”中環富士公司劉經理表示,汽車在停車庫內部就會實現自動調頭,等車主取車時,可以直接開出來,而不用倒出來。此外,未來該公司還將在智能立體停車庫里加入節能環保等多項技術。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