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大城市普遍存在停車需求爆發式增長導致的停車難問題,特別是大城市中心區域停車設施不足的矛盾更為突出,以北京市為例,目前全市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人,機動車保有量約526萬輛,停車位277萬個。機動車數量與停車位數量巨大的差距,造成了嚴重的停車難問題,在我國其他城市也存在類似情況。
大城市停車難的成因
造成目前大城市停車難問題的原因較為復雜,既有交通運輸系統內部的因素,也有系統外部的因素,綜上所述,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機動車數量增長過快。隨著城市規劃的不斷擴大,小汽車數量快速增長,但小汽車數量的增速遠遠超過了停車位數量的增速,造成停車位缺口不斷擴大。
第二,我國大城市的基本格局和部門分區都是形成于汽車時代之前,不能適應現代交通方式和交通結構的劇烈變化。目前,我國城市規劃空間布局和功能普遍失衡;城市規劃建設當中配套設施標準低,歷史欠賬較多;公共交通的出行分擔率偏低。
第三,在大城市總體停車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現有停車資源利用仍不夠充分,這也加劇了停車困難。
第四,停車政策不合理,導致執法不嚴格,沒有充分發揮價格等經濟手段引導和調節停車需求的作用。
緩解停車難要先形成基本認識
首先,緩解大城市停車難問題,必須制定實施科學的城市交通發展戰略。解決大城市停車難問題,僅靠增加交通基礎設施并不能完全奏效,因為交通狀況改善可能會進一步推動車量增加,從而產生新的更大規模的交通擁堵和停車難。要緩解大城市停車難問題的關鍵是要形成新型的城市交通規劃,堅持和諧發展理念,制定科學的城市交通發展戰略和交通政策,堅持以人為本,維護大多數市民的利益,促進城市和諧可持續發展。
解決大城市停車難問題應實施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利用公共交通給市民提供基本的出行服務,不斷提高公共交通的方便性、舒適性、快捷性。城市交通基礎設施也要優先滿足公共交通發展的需要,停車設施建設和發展要堅持中心區域適度供給,適度滿足基本車位,從緊控制出行車量。一方面適度增加停車位的供給,另一方面抑制小汽車出行,減少停車位的需求,通過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共同作用,逐步緩解大城市的停車矛盾。
其次,緩解大城市停車難問題必須與合理定位和有效發揮政府職能作用相結合。小汽車停車服務既不是社會公益事業,也不是政府必須要履行的職責。在城市空間資源十分寶貴、建設停車位昂貴的情況下,消耗大量的社會公共資源滿足城市、特別是中心區域的停車需求是不必要的,對利用其他交通方式出行的市民也是不公平的。政府在停車方面的職責重點應當是制定合理的停車發展政策、停車設施規劃以及相關法規,并嚴格依法實施管理,而不應過多地直接介入停車設施建設和停車服務等一些具體業務。
再次,緩解大城市停車難問題必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要緩解大城市停車供需的矛盾,必須轉變工作思路,由被動地不斷增加停車位的適應性政策,轉向主動地控制和管理停車需求的引導性政策。通過需求管理,合理控制小汽車進入城市中心區域的數量,促進一部分商業服務機構從中心區域遷出。通過提高停車收費標準,可以提高現有停車位的周轉率和利用率,促進內部停車設施對外開放,促使社會資本參與停車場的建設運營。
最后,不斷提高城市交通的科技含量,推進利用現代停車技術,將平面停車位改建為立體化停車庫等手段和措施。提高城市的停車資源和土地利用效率,相對地增加停車位的數量。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