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駕駛員王某來到松江交警支隊一中隊,接受50元罰款和口頭批評教育,起因是他在駕車時向車窗外拋物。車窗拋物是交通法規明令禁止的違法行為。目前,上海啟動“行車不拋物,文明伴路途”專項行動,推出109個路口監測點,實時監控行車拋物行為,并可作為公安交警部門執法線索依據。
“高速上丟東西簡直是殺人”
這些年,上海城市快速路及高速公路每天產出的垃圾高達40余噸,需要300多名環衛工人晝夜清掃。不久前,記者在南北高架上看到,一輛小客車副駕駛座上扔出一個酸奶盒,隨后又扔下水果皮。不少駕駛員和行人也表示,曾經遇到過車窗拋物,扔出的物品五花八門,不僅有飲料瓶蓋、餐巾紙,甚至還有貓。
業內人士表示,車窗拋物看似小動作,卻會給交通安全帶來多方面威脅。市民呂先生一次駕車經過楊高南路時,前車忽然拋出的塑料袋貼到愛車的擋風玻璃上,直接影響駕車視線。為此,他不得不減速,以便讓塑料袋滑落。
車窗拋物還可能對行人、非機動車帶來危險。市民姚先生一次騎車經過武寧路時,有人從車里扔出的煙頭,險些彈到他的眼睛。
在高架、高速公路等封閉道路上拋物,還很有可能釀成嚴重車禍。市民蘇先生一次駕車去外地,高速路上前車有人扔下一個螺絲釘大小的異物,路面彈起后擊中蘇先生車輛的前擋板,發出異響。蘇先生駛進休息站才發現,擋板竟被擊穿出一個拳頭大的窟窿,“要是被扔的東西打在擋風玻璃上,會是什么結果?車在高速上,丟這么個小東西簡直是殺人!”
此前網上流傳的一段“飛車虐貓”視頻,為避開忽然被前車丟出的貓,后面多輛車不得不緊急變道避讓,十分危險。
現場取證及長效執法是難題
記者走訪發現,一些駕駛員和乘客屢屢車窗拋物,與他們認為“車窗拋物難被處罰”有關。一線執法人員告訴記者:“除非有行車記錄儀拍攝,否則拋物的人說不是自己丟的,現場幾乎沒辦法執法。”
目前,上海多個區縣都發動志愿者抓拍車窗拋物,并鼓勵舉報。有市民表示,對于車窗拋物這樣具有偶發性的違法行為,發動廣大市民取證比單一由執法部門整治效果更好。法律界人士建議,應采納微博、微信等更為便捷的舉報渠道,使相關行為具有可持續性。
根據現有法規,駕駛員將被罰款20元至200元,乘車人將被罰款100元以下。不少市民表示,如能把這一行為納入駕駛證記分,會帶來更明顯的效果,同時還可促使駕駛員勸誡乘車人也不要拋物。
事實上,不少國家對車窗拋物的處罰非常嚴格。在美國的一些州,車窗拋物將面臨高達500美元的罰款,情節嚴重者甚至可能被處以6個月監禁、吊銷駕照。在澳大利亞,有便衣警察巡邏處理包括車窗拋物在內的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