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自動駕駛是時下最熱門的議題。在剛剛結束的首屆亞洲CES上,傳統汽車大牌奔馳、奧迪、凱迪拉克等都紛紛亮出底牌。奧迪更是大動干戈,在展會前單獨舉行了兩次主題演講、與會者上千人次來一同分享奧迪在自動駕駛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傳統汽車品牌大有在首屆亞洲CES上反客為主的感覺,原因很簡單,在亞洲,特別是在中國,數字化的生活方式正日益成為主流;而未來所有汽車技術方面的創新,90%都是與電子系統息息相關。
為此,傳統汽車品牌必須借助CES的平臺,一方面高調示愛IT大佬,另外一方面也不示弱借此展示自己在未來汽車駕駛新科技方面的成果。如此糾結的橋段,必有利益沖突。正如奧迪表示,大約一年半之前奧迪便開始與谷歌旗下的開放聯盟合作;在中國,奧迪還與華為聯合開發車載高速LTE網絡,同時奧迪和百度也展開了合作等等。奧迪之所以大方積極與IT大佬合作是深諳此道:相比IT軟件其汽車硬件更新速度要慢,大方與IT大佬合作可以盡可能實現硬件、軟件雙升級,加大產品力度。而明眼人都知道,想要實現軟硬件同步升級是基本不可能的,開發的周期都不相同。
這個時候首先讓筆者想到了特斯拉。盡管特斯拉連續缺席年初拉斯維加斯CES和首屆亞洲CES,讓業界倍感意外,但是作為技術領先者它走在了前面,必須追趕。當傳統汽車為了盡可能實現軟硬件同步升級而努力時,特斯拉已經推出的空中升級功能就能把一切搞定。據悉,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modelx上市時就能完全實現自動駕駛功能,同時已售車型也可以通過空中升級功能升級為7.0版本也能實現自動駕駛功能。如果到現在,你還認為特斯拉就是一個車的殼子加上一個碩大的iPad,你就錯了。不過特斯拉作為一個嘗鮮的“大玩具”,將面臨跟蘋果手機一樣的問題,是可以通過系統不斷升級,但是如何保證自己的二手殘值是特斯拉眼下必將面臨的一大問題。
誰將在自動駕駛這場顛覆性的戰役中領先,現在還不好說。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未來豪華品牌的競爭不再是加長、加裝按摩座椅的競爭,而是電子科技引領的自動駕駛、互聯科技等創新的較量。國家相關規定也已經明確指出,“到2025年,掌握自動駕駛總體技術及各項關鍵技術,基本完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那么就讓這一場堪稱比工業革命還顛覆的數字化科技革命來得更猛烈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