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通信息的傳遞,同樣是智能交通系統的重要任務之一。日本可以通過交通告示牌、導航設備等,向司機及時通報整個地區的交通狀況,讓司機自行選擇路線躲避擁堵。這種大數據的輸送,同樣離不開IT技術。而IT在交通領域更為重要的作用,還在于整個系統的規劃與建設。
英國是世界上最先發明鐵路的國家。而值得一提的是,2012~2013年,日立在英國城際高鐵計劃中,獲得了866輛車輛訂單,并在27年半的時間內負責這些車輛的維修保養工作。
對此,日立在華地區總部、日立(中國)有限公司信息通信部金城凌總經理表示,“日立正在從傳統的交通領域,步入更高階段的、以IT為依托的智能交通領域和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務事業領域。”金城凌主管的部門,是日立在中國推廣智能交通業務的窗口。
在鐵路交通領域,日立是日本唯一的車輛系統與運輸系統的綜合系統集成商;在道路交通領域,除汽車發動機管理系統、電力傳動系統、行駛控制系統外,日立還擁有導航系統、道路監控設備系統等。與傳統技術的區別在于,日立讓IT在這其中發揮著最大限度的功用。
“城市就像是人體,而交通系統就是城市的血脈。無論是人,還是各種物資,都要通過交通系統快速、準確地運往適宜的地點。IT的作用就像大腦,讓這個龐大的系統更智能化、自律化地運行。”金城說。
交通運行管理,是最顯著的領域。以出租車為例,東京有5萬臺出租車,數量僅約相當于北京的一半,但在車站、機場打車要相對便利很多。公交車也是如此。在日本街頭的公交車站,都會張貼著時刻表,告訴乘客幾點幾分會有一班公交車到來,幾乎沒有晚點現象。地鐵等軌道交通則更加先進,車輛的到達時間甚至倒計時都會精確標出,誤差不會超過數秒,以至于不少日本人會按地鐵時刻表來精密安排工作與生活,而非手表。
“論單位道路面積上所行駛的車輛數,日本不比中國少,但擁堵狀況會好很多。”金城說。交通關系中弱者優先,這是日本制定交通規則時的原則,所以東京公路上的紅綠燈遠比北京多。但在日本開車,遇到紅燈停車的場合,會讓人覺得比北京少很多。在東京的道路上,盡管十幾米、數百米內能看到有不少紅綠燈,但從車窗里向外望去,很多時候司機眼前的燈是綠的,較遠的燈是紅的,等車快開到紅燈那里時,正好紅燈開始變綠了。“我們可以通過攝像頭等設備收集行駛車輛的位置信息,由數據中心進行分析、預測,并精密地計算信號燈的變更時間,進行自動調控。”金城說。日立的交通控制系統,有大數據技術做后盾。
交通信息的傳遞,同樣是智能交通系統的重要任務之一。日本可以通過交通告示牌、導航設備等,向司機及時通報整個地區的交通狀況,讓司機自行選擇路線躲避擁堵。這種大數據的輸送,同樣離不開IT技術。而IT在交通領域更為重要的作用,還在于整個系統的規劃與建設。
公共交通系統的建設耗資巨大,如何回收投資和維持盈利始終是備受關注的問題。人們的視角往往集中在交通運營本身,而IT的導入,讓日本的交通機構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關鍵在于‘人’的數據,也就是‘客流’數據,而這些都源于公交卡的數據。”金城表示,“管理系統所匯總的公交卡乘車數據,是一個龐大的大數據庫,但經過分析,公交管理部門可以了解乘客的流向和行為模式。”日本的公共交通機構看到了這些大數據的價值,并依此規劃了車站內開設的店鋪,吸引乘客在站內進行消費。更巧妙的創意是,這些消費都可以通過公交卡進行,而公交卡的消費數據又形成了新的大數據,幫助運營方了解哪些位置、哪些類型的店鋪更受歡迎,哪些則不是,據此再改進商業模式。有的日本公共交通機構,已有相當部分盈利來自于這種附加商業服務。而且這種服務不一定局限于站內,還可以擴大到車站周邊,帶動周邊區域的商業繁榮。
日本很早就引進了公交卡,現如今,類似一卡通的服務已經能覆蓋大半個國家,覆蓋全國也已不是夢想。“這種多元公交系統以及附加商業服務的融合,沒有先進的IT技術是不可能實現的。它不但極大提高了運輸效率、節省了運輸資源,還能創造出很多的商業機會。”金城說,“日立,就是該領域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在為城市交通的IC卡車票數據清分所提供的信息平臺系統領域,日立擁有日本國內大半的市場份額。”
2011年12月,日立和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方正國際等4家公司就云計算和智慧城市領域的合作達成了共識,其中就涉及應用于城市交通的IT系統。“我們就城市交通用IC卡清分系統的中國市場開拓達成了一致意見。”金城說。“雙方的第一個項目,是把IC卡清分系統率先應用到烏魯木齊市快速公交(BRT)的IC卡車票清分系統中去。”
據統計,2013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保持了21.7%的增長速度,而在未來3年,智能交通的采購規模將有望達到4萬億元。日本歷經多年所積累的先進技術和系統,將能在中國的低碳、環保型交通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日立是構筑日本高速鐵路新干線的運營系統及售票系統的主要企業之一,還參與了眾多輕軌、地鐵運營系統的構建工作,其大數據技術被用來處理鐵路公路等社會交通信息,推動了城市交通智能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