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5日,"清華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低碳能源大學聯盟未來交通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未來交通研究中心)揭牌慶典儀式在京舉行。
未來交通研究中心是以"三校低碳聯盟"的合作框架為基礎,以"未來交通"為主要研究方向,以三校的教授專家為核心的一流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平臺,主要關注目前人類社會面臨的交通擁堵、交通環境和交通能源等領域的科學問題。"未來交通"的研究方向包括智慧交通、綠色交通、低碳交通、生態交通。
揭牌儀式上,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韓景陽、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院士JulianHunt、麻省理工學院智能交通中心主任MosheBen-Akiva、合作企業日產汽車執行董事中畔邦雄、三校低碳能源大學聯盟代表姚強及未來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吳建平依次就未來交通研究中心成立發表講話。
會上,吳建平對未來交通研究中心的建設目標進行了闡釋:通過高水平學科交叉國際合作研究,培育新的學科方向,做出系統的原創性的研究成果,成為這些新學科方向和領域的國際領跑者;建立國際一流學術交流平臺,定期邀請國際一流專家學者來未來交通中心開展短期合作科研、講學和組織,營造氛圍,聚集人氣,擴大國際影響,它的成立將建立國際一流人才培養基地,利用國際一流學者的優勢資源,培養面向"未來交通"的國際性人才。
據介紹,未來交通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由國內外知名專家院士組成,在國際和國家層面具有重要影響力。它將根據國家發展的需要,結合三校學科交叉的技術力量以及合作城市及合作企業的需求,利用與國際一流大學開展學科交叉合作研究的優勢,指導中心系統開展交通擁堵,交通環境和交通能源方面的研究,滿足國家重點發展領域的需求。
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理事長吳忠澤還在會上中肯地向未來交通研究中心提出建議。他認為研究中心當"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充分結合我國國情的基礎上,整合優勢深入研究,還要注意加強協同創新,推動交通產業技術聯盟的建設。同時,加快科技成果轉換,探索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推廣模式,著力解決現實問題。以未來交通研究中心的成立為契機,擴大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國際新技術。注意總結經驗,從資金投入、人才保障等方面為政府決策提供有益的建議。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