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中路"(中山南路、中山路和中央路)全長近10公里,沿線有29個公交站臺。早在2009年底,就開始試點使用電子站牌。不過,這個"看上去很美"的高科技產品,實際使用起來,故障頻發,并且也不怎么受市民待見。現代快報昨日獲悉,公交部門稱,因電子站牌的試點效果不佳,準備撤銷。在青奧會之前,將用新系統取代,并覆蓋中心城區。
現狀
顯示線路太少乘客覺得"不實用"
昨天下午兩點,新街口北站,十多名乘客在候車。電子站牌上,滾動顯示著車輛信息,"100路8376距本站617m……"記者觀察了一會,發現只有兩個人抬頭看了會電子站牌,其他乘客頭都沒抬。一位老人正在等16路車。"不怎么看,因為16路車多,不看也知道多久會來。"這位老人是本地人,他知道16路車間隔時間短。另一位乘客等的是25路車,等了近10分鐘車都沒來。但他也沒抬頭看電子站牌,"我早就知道,那上面沒有25路車的信息。"
在鼓樓北站,白班有5條線路,但只顯示了33和35路。此外,電子站牌故障頻發,讓市民覺得不靠譜。
因為維護跟不上,曾經有17塊電子站牌同時出現故障。昨天下午,在大洋百貨門口的新街口南站,電子站牌就黑屏。
在玄武門公交站臺,候車的市民周先生聽說要撤,覺得可惜,"對有急事等車的人,還是有用的,如果時間長,就打車走了。"
分析
業內人士:舊系統存在缺陷
對于電子站牌將撤的消息,南京江南公交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這套智能系統是配合政府"三中路"改造而建的,當初屬于試用,經過幾年的檢驗,目前的確沒有再推廣的計劃,而是準備以后用更成熟的產品替代。
對于以前多次出現的問題,工作人員稱這牽涉到多方面,既有技術方面,也有維護方面,也就是錢的問題。電子站牌最理想的狀態是有獨立的電源,但是目前在道路上拉一根電線十分麻煩,所以采用燈箱廣告牌供電,加上一個特定的開關。運行中往往導致供電不穩定,所以容易出現黑屏、亂碼等情況。目前的電子站牌都是接的公共電,如路燈的電,開關是由路燈管理部門管理,斷電影響也比較大。
南京另一家智慧交通企業老總表示,電子站牌屬于戶外設備,露天放置,電子部件容易損壞。
至于定位系統和數據處理方面,也存在缺陷,加上出現一些GPS數據漂移、誤報等,如果沒有輔助判斷手段,就會出現距離誤報等。
升級
客管處:青奧會前推新智能系統
南京市交通運輸局客管處副處長劉正直表示,目前"三中路"上的這一套智能系統,的確是有一些毛病,主要是級別低了,信號不靈敏,因此需要升級甚至更新換代。通過更換新系統,原來存在的很多問題應該都可以解決。
不過他也表示,目前這一套系統暫時還不會廢除,在新系統推出前,現有系統還會維持一段時間。
目前包括南京城建集團等都在搞智慧交通系統,在青奧會前,估計新型的電子智能系統會在城市中心地帶的站臺設置,范圍還不止于"三中路"。
尷尬
新系統仍面臨用電和維護的難題
據了解,目前市交通運輸局客管處等也在做一個"智能交通一期"系統,主要是試點性質。新的系統會解決掉老系統的幾大問題,比如定位,GPS系統會更穩定,另外目前顯示在LED屏上的是公交車還有多少米到站,如1000米、500米等,這一點現在來看意義不大,因為從站距來看,新街口300米可能就是一個站點,因此以后會改成還有幾站到達,這樣更符合等車人的習慣。
黑屏問題在技術上也是可以解決的,不過牽涉外部供電問題時,要復雜一些。因為公交站臺當初建設時普遍沒考慮用電問題,當初"三中路"改造,也是作為配套工程才解決了29個站牌取電的問題。南京全市如果要推廣新型智能系統,全市有3000個站亭站臺,最多10%可以解決電的問題。其他都有待解決。
關于電的問題,外地曾經有用太陽能供電的,但是南京植被較好,站臺往往又在遮陰的地方,反而采不到陽光,尤其是夏天。
更重要的就是后期維護的問題,智能公交系統后期維保工作量較大,需要資金保障。
而新系統投入使用后,后續維保問題將會比較復雜,牽涉到企業和政府,公交企業目前尚需要政府補貼,系統后續維保必須要有機制保證。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