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特意到地鐵14號線西段嘗鮮體驗A型地鐵列車的市民絡繹不絕。從2010年4月29日開工到正式通車,這條長12.4公里的地鐵新線僅用了三年時間建設。為了讓即將盛大開幕的北京園博會獲得客流快速集散的軌道交通支撐,原計劃明年年底開通的14號線西段工期壓縮19個月。
“工期這么緊,各個設備系統還能保持非常高的運行水平,太神奇了。”在上周五試運營評審大會上,5個專家組一致給出了滿意評價,認為完全符合開通要求。工程快馬加鞭而質量不損分毫,這背后的秘訣是什么?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冬季施工的技術突破、節點工程高強度投入是14號線西段創造奇跡的關鍵,而這背后,是無數建設者夜以繼日的奉獻。
冬季搭“暖棚”搶下3個月工期
永定河附近的14號線高架段,混凝土澆筑在寒風呼嘯的深夜還在持續。密密麻麻的腳手架被裹上十幾米高、數百米長的巨大暖棚,厚厚的“冬衣”防護加上數十個暖風機同時開啟,施工現場溫暖如春。
“溫度低于10℃,混凝土就會凍粉了,結構強度無法滿足質量要求。”中鐵六局北京鐵建公司施工指揮張國興透露,針對冬季施工特點,混凝土中還添加了適量的防凍劑。
去年春節以來,14號線西段就進入了無周末、無節假日概念的非常時期,土建、車站裝修、設備安裝都倒排工期嚴格按節點推進。
但受拆遷進度制約,到去年年底高架段還有多處斷點未能打通。適逢北京最嚴寒冬季來臨,混凝土澆筑和焊軌作業都難以正常施工。14號線西段恐怕只能先開通西局至大瓦窯站,交通部門也做好了以擺渡車運送乘客往返園博園的最壞打算。
不能與地鐵銜接,園博會的客流疏散能力無疑會大打折扣,怎么辦?大冬天,蔬菜在暖棚里長得好好的,地鐵為啥不行。建設者們于是想到了給地鐵搭“暖棚”。一試,還真管用。
鋪軌作業對溫度的要求同樣嚴苛。無縫鋼軌的焊接現場,氣溫不能低于零度,軌溫不能低于10度。有著高鐵冬季鋪軌經驗的中鐵一局,大膽嘗試國內地鐵施工的冬季焊軌。
焊機在“暖棚”內與鋪軌車同步推移,4個大功率暖風機開啟,火花飛濺中棚內溫度很快躥升至40攝氏度以上,幾個焊點下來,工人就已經汗流浹背。但為了確保鋪軌早日貫通,施工現場始終是雙臺焊機作業24小時不停工。
施工工藝創新,讓隆冬時節不再成為地鐵工程的低谷時段,14號線西段高架段斷點得以提前3個月完成。正是這寶貴的3個月,讓14號線西段園博會之前開通運營的目標從不太確定變得信心滿滿。
車站交叉作業工期擠出半年多
連接四環和京港澳高速的豐體南路,車輛川流不息。14號線大井站就位于這條馬路下方。
千頭萬緒的管線改移之后,大井站去年4月終于打下第一根圍護樁。按工期要求,8月份必須結構封頂,短短4個多月的有效工期,相比正常車站施工壓縮了半年多,而施工現場留給作業人員的全部空間,只有馬路中央24米寬、300多米長的狹長地帶,一座過街天橋成為施工人員進出的惟一通道。
“必須拓寬作業面。”中鐵港航局項目經理田和平說,高峰時500多施工人員擠進工地,混凝土澆筑多頭分段推進,原本循環使用的模板一次性投入。由于車站基坑北側僅容一輛罐車通行,基坑南側也只有一條人行通道的寬度,成千上萬噸的施工材料白天無法進入工地。每晚12點之后,5部大吊車一字排開,趁著車流稀少臨時占用部分路面向工地輸送鋼筋、水泥,幾個月下來施工人員幾乎都熬成了夜貓子。
擠在萬豐橋和冠京飯店之間的七里莊站,同樣是14號線西段的“卡脖子”工程。
這座深達二三十米的全市最窄地鐵站,去年7月才開始基坑開挖,來不及與其他6座車站同步開通運營,但如果不能趕在年底前結構封頂,14號線西段鋪軌和全線設備調試就無法展開。在萬豐橋北側輔路的狹窄空間內,市政路橋集團的建設團隊持續5個多月晝夜施工,項目部所有管理人員常駐工地,為14號線西段順利開通贏得了寶貴時間。
見縫插針交叉作業,多工種精密協調,是14號線西段工期大幅壓縮的秘訣。而這背后是建設者日夜趕工的辛勞付出。
正式開通前一天,14號線西段迎來上百名特殊乘客——軌建公司三中心的員工及其家屬。連續三年奔波勞碌在各個施工現場,這支管理團隊終于能以較為放松的心態審視和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
列車平穩進站,屏蔽門開啟,淡雅的站臺干干凈凈。因疲憊而聲音嘶啞的設備系統管理負責人田桂艷摟著13歲的女兒:“新地鐵漂亮吧?知道媽媽為啥忙得根本顧不上你了吧!”
新聞鏈接
14號線東段明年年底開通
從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獲悉,繼14號線西段開通后,14號線東段明年年底將開通運營,總里程約16公里。
14號線是一條連接北京東北、西南方向的反“L”形線路,沿線經過豐臺、東城及朝陽三個行政區,線路全長47.3公里,概算總投資497億元,計劃分三期開通運營。明年年底,東段馬泉營車輛段至金臺路站將開通運營,共12座車站,可在金臺路站實現與6號線的換乘,在望京站實現與15號線的換乘。14號線中段東管頭站至紅廟站,目前部分車站受拆遷進度制約未能進場施工,只能等到2015年年底與東段西段貫通運營。
繼去年四條城區新線開通運營后,明年北京軌道交通建設將再迎豐收年。初步預計,7號線、6號線三期、15號線西段和14號線東段明年將全部開通,總里程約62公里。
相關新聞
16號線換乘最快只需半分鐘
“怎么好幾個車站換乘都是一分半?以后地鐵換乘是要求在一分半之內了嗎?”5月5日中午,北京市規劃展覽館的16號線規劃公示展廳中,一位20來歲的姑娘向旁邊的男青年提了一個問題。他們面前,是16號線多個車站的進出站、換乘方案公示板,身后屏幕反復播放著各個站點的介紹。在16號線部分車站展出的過程中,很多市民發現,多個車站的換乘時間鎖定在了一分半鐘之內,換乘時間最短的只需半分鐘。
16號線是城區西部的南北干線,線路途經海淀、西城和豐臺,線路全長約40.2公里,全線共設24座車站,其中換乘站13座,與既有線換乘5座,與在建線換乘4座,與規劃線換乘4座。線路將在2013年下半年全面開工,力爭2016年年底全線開通。
“換乘通道擁擠、換乘距離過長是百姓抱怨的集中點。”市規劃委在設計方案介紹中,寫上了這樣一句“大白話”。記者發現,換乘路線最短的是麗澤商務區站。設計方案顯示,麗澤商務區車站地下一層為兩線共用站廳層,地下二層為14號線站臺,地下三層為16號線站臺……兩站臺相交處布置有換乘樓梯,14號線到16號線,通過該換乘樓梯換乘,最短換乘時間為0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