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爭艷 誰得頭枝
智能網聯汽車的出現,讓各大汽車企業看到了商機,都想要分一杯羹。奔馳、奧迪、北京現代等公司都有所動作:
奔馳公司在華投放的量產車上,已經能夠實現一定距離內的“遙控”汽車。在之前場地試駕環節中,奔馳就展示了這項被稱為“多向遙控泊車”的功能,駕駛者可以利用智能手機應用來遙控車輛進出側方或垂直的狹小停車位,實現輕松智能泊車。
(圖片來源于網絡)
相比之下奧迪更注重安全和防護。比如奧迪品牌主打的側向輔助系統,它包括了奧迪后方預警式安全防護系統,能夠監控系統范圍內的車后側區域,顯示器與后部外視鏡相集成。當汽車時速達到30公里以上時,奧迪側向輔助系統將使用兩部射程約為70米的雷達傳感器,測量所探測到的汽車與本車之間的距離,以及速度差異。
北京現代悅納則是選擇為每輛車配備一部智能手環,在沒有攜帶智能鑰匙的情況下,使用手環同樣能夠隨時完成車門的開閉、發動機的啟停甚至智能后備廂的開啟功能。除此之外,該手環智能鑰匙還能實現與其他健康手環相同的步數監測、睡眠監測等功能。
神魔皆非 正確看待
雖然各大廠商都研發這類項目上投入巨大人力財力,但是智能網聯汽車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尤其是當前的智能網聯功能對車輛的控制權有限,在涉及車輛的核心功能如制動、轉向時,仍以輔助駕駛員為主,尚未能實現完全的自主駕駛。3月18日,優步自動駕駛測試車在美國發生致命交通事故,足以證明智能駕車系統仍遠未發展到足以“接管”汽車的程度。
然而,目前市場上對智能網聯汽車的宣傳是片面的,過分吹捧了智能網聯汽車的優點,“神化”了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水平。這不禁讓消費者在真正接觸智能網聯汽車時感到失望,引起消費者的誤解,將智能網聯汽車“妖魔化”。
(圖片來源于網絡)
未來可期 還需改進
智能網聯汽車仍存在一定問題,但借助移動互聯網覆蓋范圍廣、便捷程度高的特點,智能交通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已經在極大程度上滿足了公眾出行需求。智能網聯駕車系統的出現是新科技進展的結果,雖然現階段的成果來看人、車、路的協同還不夠充分,但相信在未來信息化全方位、全覆蓋、全過程的發展下,人、車、路應該高度信息化、協同化的實現,將不僅可以解放雙手還要提高出行效率,也可以進一步提高交通運輸安全、綠色水平。
結語:目前,帶有智能網聯功能的汽車已經實際運用在工業領域,距離載人汽車實現無人駕駛,打通“最后一公里”也將實現!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