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10月中國國際物聯網博覽會上指出“車聯網”將形成巨大的新興產業,至此“車聯網”一炮走紅。此后,國內關于車聯網的產品不斷涌進人們視野,關于車聯網的訊息也不斷地充斥人們身邊,商家們不斷制造新產品,專家們不斷探討新方案。可是筆者還是想問下“什么是車聯網?”
也許很多人在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會嗤之以鼻,甚至有人會把物聯網校企聯盟、前瞻研究院等專家關于車聯網的定義給搬出來,也有人會把相關的車聯網產品給例舉出來。勿庸置疑,這些定義,這些產品代表的都是車聯網,就像“蘋果是水果”一樣,此命題為真,可反過來呢,筆者想問一句“水果是蘋果嗎?”車聯網是豐田G-BOOK嗎?車聯網是iosinthecar嗎?車聯網是藍牙一鍵通嗎……
我們常常在談到手機的時候會聯想到蘋果,在談到電商的時候會聯想到阿里,在談到車聯網的時候我們會立刻想出某家企業嗎?車聯網在國內已經走了四年之久,國際上更長。可是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都沒有涌現出類似蘋果、類似阿里的行業領軍企業,還沒有真正誕生深入人心的產品,還沒有創造一個紅極一時的盈利模式。
廠商們都在摸著石頭過河,都憑著自己對車聯網的理解在打造車聯網,但是誰也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車聯網,什么才是車聯網殺手級應用,以及應該打造怎樣的一個盈利模式。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等一系列智能電子產品的普及,物聯網、智慧城市的美好設想的出現,車聯網成為了包括“車”(如汽車制造)、“聯”(與汽車相關的,如汽車電子等)、網(如互聯網等)相關產業的爭先搶占份額的大蛋糕。易觀智庫曾發布報告預測,到2015年,車聯網應用和服務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500億元。車聯網如同北冰洋上的大冰山蘊藏著無限潛能,目前展現的僅是冰山上顯露的一角,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深度挖掘。
縱觀國內外車聯網相關的產品,無論是智能車載系統還是后裝的汽車電子智能導航或者是與互聯網相關的汽車消費信息等,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同質化趨向。拿導航功能來說,如豐田G-BOOK、上汽的inkanet等主要就是基于“動口不動手”理念進行設計,都是通過免提電話借助語音后臺規劃路線、查詢、預定等。后裝市場也有模仿山寨的,繼翼卡的藍牙一鍵通后,后裝市場又出現一卡通之類的。如果談到娛樂功能的雷同,汽車后市場給出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幾乎不外乎在音樂視頻等方面下功夫。并且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車聯網產品都僅停留在導航跟娛樂上,沒有給消費者帶來明顯的價值,而基于汽車安全、提升經濟性的智慧型車聯網產品少之又少。
我國有句話叫“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轉”,車聯網企業如果還在同質化道路上繼續前行,不去尋求差異化的用戶體驗,那么很難讓消費者長期買單。拿我國智能手機市場來說,為了應對激烈的競爭,那些銷量較好的智能手機廠商都給自己一個差異化的定位,如三星朝著大屏發展,OPPO注重相機功能,vivo繼續向音樂邁進……車聯網也應該如是,找到一個個性化的切入口,否則繼續在同質化道路上只能陷進死胡同無法救贖。至于如何去尋找一個切入口,就是解決什么是車聯網的一個大問題。
車聯網牽涉的行業較多,它涵蓋了云計算、物聯網、全球衛星定位、移動互聯等幾大技術。因涉及范圍廣泛,能夠提供給廠商的發展空間自然也廣闊的。目前,北斗導航開始向各個領域發展,移動4G牌照的發放,都將給車聯網帶來很大的發展機遇。車聯網企業如何去利用這些契機去開發創新,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而車聯網又由“車”、“聯”、“網”三方面組成,車范疇如汽車制造商、銷售商之類的,“聯”范疇如汽車電子、汽車通信、汽車服務平臺之類的,“網”范疇如移動互聯網、汽車信息消費之類的。這些相關企業如何從“車聯網”角度結合自己本身的優勢去尋求發展,然后做精做細,也將給車聯網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我們目前正處于汽車制造、汽車銷售轉型到汽車服務和汽車生活的時代,明天的車聯網是什么樣子,就像一盒巧克力,什么滋味?引起人們無窮的想象。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