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我們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交通大會戰,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因此而發生改變,人們懷著憧憬、期許,也在經歷不可避免的出行陣痛。
交通先行,我們為什么要建設這些交通項目?它們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交通建設的行家里手怎么看待它們?
本期嘉賓
彭其淵
西南交通大學
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院長
北京,1961萬人口,現有地鐵總里程336公里。
廣州,1270萬人口,現有地鐵總里程236公里。
南京,800萬人口,現有地鐵總里程84.8公里。
……
成都,1404萬人口,包括還未正式運行的2號線,地鐵總里程41公里。
從北京、上海到廣州,從沈陽、青島到南京,全國各大城市都處在地鐵建設的熱潮之中,地鐵已經成為解決大城市交通困頓的必備方案之一。從已有里程數上看,成都的地鐵建設一度滯后。目前,成都5條地鐵線同時在建,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成都地鐵在全國
是個什么水平?
成都地鐵的運行能力,在全國城市中僅排名第14位,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僅排名第9位,地鐵運行能力不足是成都快速發展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北京、上海已建成地鐵里程是成都的8倍和11倍。南京、武漢的常住人口低于成都數百萬,南京已建成地鐵里程是成都的2倍多,且有7條線在建。武漢的已有里程雖低于成都,但有3條線在建,3條線即將開工,到2017年建成地鐵215.3公里。
成都地鐵的現狀是滯后的
“伴隨著城市規模擴大,城市交通的增長速度越來越快,要解決擁堵問題,必須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地鐵是非常主要的出行方式。”彭其淵認為,考慮城市本身的經濟地位,站在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的角度看,成都地鐵的現狀是滯后的。
在他看來,成都私家車擁有量已達全國第三,且還在不斷增長,城市空間有限,必須考慮如何減少私家車的使用。“當然,前提是給居民提供一種方便的出行方式。對成都來說,大力發展地鐵,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成都地鐵建設的這種滯后,不僅僅拘泥于線路里程。彭其淵認為,如果地鐵只是一兩條線,只能給線路所在的“帶”帶來好處,只有形成網絡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