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鐵已成市民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檢驗十個方面能力
地鐵火災應急處置能力
信息報送和新聞發布能力
人員疏散安置和轉運能力
行車調整能力
交通管制和疏導能力
傷員轉運救治能力
預警信息發布能力
部門應急聯動能力
指揮通訊和后勤保障能力
公眾自救互救能力
■深圳特區報記者方勝
9月6日上午,“2012深圳地鐵綜合應急演練”籌備工作新聞發布會在市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本次演練定于9月13日(周四)下午某時段在地鐵蛇口線灣廈站進行,并將創下我市應急管理領域多項第一:這將是深圳地鐵2004年開通以來最大規模的綜合應急演練,是我市首次選擇在地鐵正常運營時段舉行的地鐵應急演練,也是我市首次采用半“雙盲”實戰演練模式的綜合應急演練,即采取不預先編排腳本和臺詞、不預先集結演練隊伍、不預先告知演練具體時間、不預先進行合成演練的“四不”原則。
全面檢驗地鐵應急機制
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應急辦主任李一康介紹,軌道交通承載大量市民出行任務,安全管理極為重要。我市軌道交通主要有三個明顯的特點:一是日均客流量大。去年軌道交通二期工程全面開通后,運營里程由22公里增加到178公里,運行一年來,日均客流量達到230萬人次,最高達到280萬人次,有的線路在高峰時段十分擁擠。二是安全要求非常高。軌道交通運行主要在地下,少量采用高架設計。特別是近一年多來,國內外發生了多起軌道交通運營系統故障事件。三是應急救援難度大。我市開通軌道交通的時間還很短,而且并網運行僅僅只有一年多,在為市民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時,運營安全和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愈加突顯,面對新情況,還沒有太多的經驗積累,救援難度比較大,給安全管理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
此次針對性強、接近實戰的演練,可以全面檢驗我市軌道交通應急機制和預案,提高各有關部門在應對軌道交通突發事件過程中的分析研判、決策指揮和組織協調能力,鍛煉相關應急隊伍的快速反應和實戰處置能力,并且通過組織部分市民參與,讓整個社會重視和參與軌道交通應急救援工作,達到一舉多得的演練成效。
正常運營時段舉行
李一康介紹,本次演練名稱確定為“2012深圳地鐵綜合應急演練”,將按照“保障安全、貼近實戰、貼近公眾、減少影響”的原則,在反復研究論證、實地考察、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進行,由市應急辦牽頭,會同市委宣傳部、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委、市衛生人口計生委、市氣象局、團市委、公安消防支隊、南山區人民政府以及地鐵集團、巴士集團和我市的山地救援隊等單位來開展這次演練。
演練時間定為9月13日(下周四)下午的某個時段,地點在地鐵蛇口線(二號線)灣廈站。在演練的場景上,選擇發生可能性較大、易造成人員傷亡的列車區間火災事故情形。在演練的流程設計上,將模擬發生一起地鐵火災突發事件,事件發生后,各級應急、交通運輸、公安等部門和單位按照應急預案立即分別啟動應急響應,開展應急救援、傷員救治、信息發布等工作。
由于此次演練參與人員多,啟動裝備多,演練場景復雜。僅涉及的應急指揮場所就有5個,動員的專業技術裝備不僅有各種專業救援車輛,還有警務直升機等。為了籌備好此次地鐵綜合應急演練,副市長張文專門召開協調會進行了動員和部署,演練領導小組也召開了3次籌備協調會,進行了1次桌面推演,各參演單位積極、主動、認真地做好各項籌備工作。例如公安部門利用指揮通訊和技術保障方面的優勢,提前調試演練設備和器材;政府新聞辦和各大媒體、地鐵集團都對演練活動的宣傳給予了大力支持;各參演部門也都借助此次演練,結合實戰加強業務培訓,普及應急知識,切實提高快速反應和實戰能力。
赤灣-灣廈站區間運行將臨時中斷
深圳特區報 特網訊(記者方勝)李一康介紹,根據貼近實戰和貼近公眾的原則,此次演練選在地鐵正常運營時段舉行,這不僅在我市是第一次,在國內也不多見。
演習過程中,將中斷蛇口線赤灣-灣廈站區間行車,封鎖東角頭-灣廈站區間,蛇口線的正常運營會暫時中斷,多支救援隊伍包括警務直升機都將在短時間內全面啟動應急響應,不可避免將會對部分站點的地鐵乘客造成影響,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針對這些問題,本著“保障安全和減少影響”的原則,演練組織方做好了三個方面的保障:
一是對在地鐵赤灣至灣廈站準備乘地鐵出行的市民,將盡快安排執行海月-赤灣站公交接駁方案,提前在海月站安排車輛接應乘客來往赤灣方向。
二是本次演練將有1000多人、100多輛車輛及2架直升機參與,演練過程中,地鐵灣廈站周邊道路會設置警戒線,由救援隊伍實施應急救援,會對周邊正常交通秩序造成1至2個小時的影響,組織方將安排交通疏導,也請市民能夠給予理解和配合。
三是有關部門將客觀地看待演練中暴露的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避免真正發生類似的突發事件。
演習過程中,將中斷蛇口線赤灣-灣廈站區間行車,封鎖東角頭-灣廈站區間,蛇口線的正常運營會暫時中斷。
制圖:邢 睿
演練具體時間現場臨時決定
深圳特區報 特網訊(記者方勝)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應急辦主任李一康介紹,此次演練是深圳地鐵2004年開通以來最大規模的綜合應急演練,演練將呈現四大特點。
一是注重實戰。由于選擇了半“雙盲”的實戰演練模式,演練當天,由參演市領導在地鐵正常運營時間段臨時確定演練時間,各參與演練單位根據演練控制組的指令啟動應急響應,按照軌道交通應急預案規定的職責和響應程序開展處置工作。“四不”可以使演練最大程度地貼近實戰,檢驗我市地鐵應急救援能力的真實水平;半“雙盲”方式能夠最大限度降低演練過程中出現各類不可控的風險因素和事件的幾率,保障安全。
二是公眾參與。此次演練參演人員近千人,其中既有各參演單位的工作人員和相關領域的專家,也有廣泛招募的志愿者和熱心市民參與。目前,團市委已經組織招募了100名志愿者,地鐵公司也組織招募了100名熱心市民參與演練。演練組織方將對參與演練的志愿者和市民朋友進行基本的應急知識培訓,并希望以本次演練為契機,通過熱心市民的積極參與和相互間的信息傳遞,促進整個社會更加理解和重視軌道交通應急救援工作,掌握自救互救知識和技能。
三是項目綜合。演練組織方將充分利用這次演練的機會,綜合盡可能多的演練項目,嘗試盡可能多的應急救援手段,使相關應急能力都能得到鍛煉,例如,將使用應急指揮車作為現場視頻實時傳輸工具,調用直升機進行傷員轉運,通過微博媒體模擬相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